战争不可控,中国之所以不对菲律宾、越南甚至印度轻启战端,并不是我们打不赢这些国家,而是战争开启以后,很难按照设想结束。 在地缘政治这盘大棋上,棋盘的某些角落正变得越来越拥挤,气氛也日益紧张,从南海的波涛,到喜马拉雅的寒风,菲律宾、越南、印度这些邻居的身影频频出现,而一个来自远方的玩家美国,则不断地在幕后布局,试图让局势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有人可能会问,中国为什么不选择更强硬的方式?其实这并非软弱,而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战略克制。 看看菲律宾,它的军事实力其实相当有限,但背后却站着美国这个强大的后盾,2024年,一笔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就送到了马尼拉手上,美军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也已部署到位。 美国不仅带着菲律宾搞联合巡航,其航母打击群还曾8次驶入南海,上千架次的侦察机更是盘旋在这片空域,摆明了要把菲律宾打造成一个对抗中国的据点。 同样的故事也在越南上演,尽管越南表面上与中国维持着友好,但美国的影响力一直在暗中渗透,从2016年到2021年,美国卖给越南价值近三千万美元的武器,又通过所谓的“印太战略”,以“维护海上安全”为名,提供了超过八千万美元的军事支持,其真实目的,无非是想利用越南在南海给中国制造麻烦。 这种代理人游戏的风险极高,一不小心就会把中国拖入泥潭。历史的教训就在眼前。美国曾在越南投下800万吨炸弹,比整个二战的总量还多,最终却在付出5.8万士兵生命的代价后黯然撤离。在菲律宾那由七千多个岛屿组成的复杂地貌上,美军也曾遭遇顽强抵抗,一旦正规军失利,层出不穷的游击队足以让任何强敌头疼。 中国自己也有过惨痛的经历,1979年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本想给对方一个教训,结果却打成了消耗战,山头阵地反复易手,百姓苦不堪言。即便最后攻下谅山,中国也选择了主动撤军,没有恋战。 因为历史早已证明,军事上的胜利不等于问题的解决,陷入无休止的边境拉锯,对谁都没有好处,更何况是为了几平方公里的荒地拼个你死我活。 当然克制不代表没有实力。美国的313个海外军事基地,尤其是在日韩驻扎的近10万美军,确实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剑,但别忘了中国的东风-26导弹射程早已覆盖第二岛链,东风-5C更是具备全球打击能力,这些基地在美国人眼里是威慑,在中国火箭军的地图上,却是一个个清晰的目标。 更重要的是,战争的账本远不止军事一项,2023年,中菲贸易额达到719亿美元,中越贸易额更是高达2297亿美元,算下来,光是中国和越南之间,每天就有价值6亿人民币的商品在流通,一旦开战,广西果农的仓库和义乌小商品老板的订单,都会瞬间化为泡影。 现代冲突的打击是立体的。还记得俄乌冲突后,俄罗斯2600亿欧元的海外资产被冻结,卢布一度暴跌30%吗?中国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深度融入全球的供应链,同样可能成为被攻击的目标,这种灾难性的后果,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必须慎之又慎。 所以真正的较量不在于一时一地的军事冲突,而在于综合国力的比拼,中国的GDP是印度的5倍,是越南的18,这种体量上的优势,让我们有底气选择另一条赛道,“一带一路”倡议正将东南亚、中亚、中东紧密连接成一个经济共同体,而我们在稀土和5G技术上的话语权,也在悄然重塑全球产业链的格局。 这才是真正的“练内功”,当你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实力足够强大时,外部的军事挑衅自然会失去效力,那把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生锈。 因此中国的耐心和克制,是对国家和人民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负责,开启战端很容易,但收拾残局却无比艰难,保持和平,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这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真正的大国担当。 有网友认为“中国既面临百年未有之机遇,也面临百年未有之压力。我们需要强大的战略定力和巧妙的运筹能力,相信党,相信政府,在国家与西方角力的时候不拖后腿,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越南人本来是带着满心骄傲迎来九月二号的纪念日,巴亭广场上人潮涌动,三万观众挤在街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