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名新生入学,30教授护航!王树国校长开学第一讲,这所“玻璃车间变课堂”的新大

赵广宇探微一二六五 2025-09-09 17:43:41

50名新生入学,30教授护航!王树国校长开学第一讲,这所“玻璃车间变课堂”的新大学,用真刀真枪教学点燃高教革新火种。 福耀科技大学最近迎来了首批50名本科生。人虽不多,动静不小。在民办高校招生难的大背景下,这所由玻璃大王曹德旺投资、王树国当校长的新大学,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一股新风。 别的学校愁招不到学生,福耀科大却挑挑拣拣只收50个尖子生。 这50名学生享受的待遇可不一般:三十多个顶尖教授围着转,平均两个教授带一个学生;实验室设备人均投入200万,上课就在福耀的工厂车间里。这派头,连不少名牌大学都比不上。 王树国校长跟新生们掏心窝子说了三句实在话: 1. 别死记硬背,多动手搞研究 2. 别混日子,大一大二基础课必须扎牢 3. 多找教授请教,把课堂知识变成真本事 这话戳中了传统大学的软肋。现在不少大学生四年混个文凭,出了校门才发现学的东西用不上。福耀科大就是要打破这个怪圈,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真实的生产研发。 这所学校的最大特色是“真刀真枪”。专业直接瞄准国家急需的新材料、智能制造领域。 上课的是大学教授和企业总工程师。 学生大二就能进研发团队,做出来的东西直接用在生产线上。 这种培养模式,把学校变成了企业的“创新车间”。 福耀科大的探索给民办高校指了条明路。 与其广撒网招学生,不如集中精力培养精英。 文凭不值钱了,真本事才值钱。 把课堂、实验室和工厂串成一条线。 现在宁波东方理工等新型大学也在走类似的路子。 有意思的是,这些规模不大的学校,录取分数反而比很多老牌院校高出几十分。这说明学生和家长心里有杆秤,能学到真东西的地方,永远不愁没生源。 福耀科大这50名新生,就像50颗火种。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好大学不在规模大小,关键要看能不能点燃学生的创新热情。当传统高校还在为招生发愁时,这些“小而精”的新大学已经跑出了新赛道。 福耀科大的意义在于,它用实实在在的办学告诉所有人,只要回归教育本质,民办大学照样能办出彩。这50张录取通知书,照亮的是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

0 阅读:7
赵广宇探微一二六五

赵广宇探微一二六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