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港口交易触礁!中美双重压力下的千亿商业困局

百日依山尽 2025-09-09 10:23:50

中国不挽留,美国不收留,李嘉诚被夹在中间,大公报四次三番喊话,被他当作耳旁风,而本该促成签约的美国,也在关键时刻消失,这时才发现玩脱了,却已经为时已晚! 这场困境的导火索始于 2025 年初的港口出售计划。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计划将包括巴拿马运河两个关键港口在内的全球港口资产转让给美国财团,这一交易很快引起中国官方关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二司率先介入,依法对该交易进行审查,理由是交易可能威胁国家利益。 要知道,巴拿马运河作为全球重要航运通道,若落入美国控制,中国船只的通行成本和安全风险都将增加。在此之前,包括港澳办在内的多个部门已通过不同渠道向李嘉诚释放警示信号,劝其重新考虑决策,但这些提醒并未被采纳。长和集团仍坚持推进交易,直到反垄断审查正式启动,出售计划才被迫暂缓。 就在中国出手审查的同时,美国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变化。交易初期,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曾公开表示乐见美国投资者获得巴拿马港口控股权,称这将削弱中国在该地区的 “控制”。 但当审查启动后,美国方面却逐渐沉默。原定协助促成签约的美国官员不再主动联系,财团也开始拖延谈判进程。李嘉诚团队曾多次试图通过外交渠道联系美国相关部门,均未得到明确回应。这种关键时刻的 “消失”,让原本寄托于美国市场的计划陷入停滞。 而在香港,《大公报》对李嘉诚的喊话早已持续多时。这份香港主流媒体曾四次三番发表评论,提醒他关注国家利益与商业决策的平衡,不要因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合作基础。这些声音却被当作耳旁风。 事实上,李嘉诚与香港社会的关系早有变化。2019 年修例风波期间,他虽以 “一个香港市民” 名义刊登反暴力广告,引用 “黄台之瓜 何堪再摘” 劝诫民众,但后续其资产布局仍不断向海外倾斜,与中国内地市场的距离逐渐拉大。 中国内地市场的变化则更为明显。过去几年,李嘉诚逐步减持内地物业、基建等资产,将资金转向海外。如今,他想重新布局时,发现市场环境已不同以往。 内地企业在基建、能源等领域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对外部资本的依赖降低,不再需要通过让利来吸引投资。此前他旗下长江基建在内地广东的收费道路和桥梁业务,虽仍保持运营,但并未有新的重大项目落地,与其他持续投入的外资企业形成鲜明对比。 面对这样的局面,李嘉诚的商业版图开始出现松动。全球港口出售计划受阻,美国市场合作遇冷,英国业务增长放缓,中国内地市场难以重返巅峰。他曾凭借精准的时机判断在全球市场游走自如,如今却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失去了平衡。长江集团内部已开始调整策略,重新评估各地区业务比重,但短期内难以扭转当前的困境。 这场困境不仅是商业决策的失误,更反映出全球格局变化下的新挑战。曾经的 “灵活” 在如今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变成了 “摇摆”。对于李嘉诚而言,现在的局面或许是一个重新思考的机会 ,商业利益与区域发展如何平衡,资本流动如何适应时代趋势。但无论如何,那个曾经在全球市场游刃有余的他,已很难回到过去的状态。

0 阅读:434

评论列表

明道

明道

6
2025-09-09 21:30

李早已是加拿大籍了

用户10xxx71

用户10xxx71

3
2025-09-10 08:49

这个资本家,也不该在中国了,中国就差一点就用他害了,你有再多的钱也没有没有用,因为你只是一个赚钱的工具而已,该去那里去那里吧!中国不欢迎你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