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出事了!俄罗斯突然打破禁忌,第一次公开绍伊古大将重大错误!
巴赫姆特位于顿涅茨克地区,在俄乌冲突中成了关键战场,从2022年5月开始遭受炮击,7月进入激烈阶段,到2023年5月基本被俄方控制。瓦格纳集团作为雇佣军主力,从夏天投入大量兵力,包括招募的囚犯,总数达数万人。他们采用密集进攻战术,逐步推进,但付出了高昂代价。普里戈津作为瓦格纳头目,多次公开抱怨弹药供应不足,2023年5月他指责国防部只提供承诺量的10%,导致每天损失上百人。如果供应正常,伤亡本可大幅减少。国防部当时声称库存充足,采购量翻倍,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反。布尔加科夫作为前副部长,在2024年7月被捕后提交材料,指出绍伊古直接下令延迟和削减对瓦格纳的弹药分配。这直接导致前线部队弹药耗尽,作战效率低下。
瓦格纳在巴赫姆特损失约2万人,许多是新兵,整体俄方伤亡超过10万。乌克兰方面也报告了上万士兵阵亡和失踪,平民伤亡数百。这场战役被称作绞肉机,暴露了俄军后勤链条的弱点。绍伊古的决定加剧了瓦格纳与正规军的矛盾,普里戈津的指责从社交平台扩散开来。布尔加科夫的证据在2025年8月公开,首次承认高层失误,打破了俄罗斯不公开内部错误的传统。这件事不只影响战场,还牵扯到权力斗争。绍伊古没直接回应这些指控,但他的调职被视为相关后果。整个事件显示,军内协调问题直接放大战场损失,瓦格纳的牺牲成了高层失误的注脚。
绍伊古在国防部长任上推动了军队现代化,包括装备采购和特种部队组建,但俄乌冲突爆发后,他的管理备受考验。2022年2月入侵开始时,他宣称行动按计划进行,可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瓦格纳与国防部的摩擦从巴赫姆特战役加剧,普里戈津公开称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无能,导致不必要伤亡。2023年6月,这种不满升级为兵变,瓦格纳部队从边境向莫斯科推进,沿途控制设施。兵变虽短暂,但暴露了军内深层问题。普里戈津指责国防部导弹袭击瓦格纳阵地,并要求移除绍伊古。行动很快被白俄罗斯调解平息,普里戈津同意停止。
两个月后,他的飞机坠毁,本人遇难。绍伊古继续留任到2024年5月,然后转岗安全会议秘书。布尔加科夫因腐败被捕,他的材料成了公开绍伊古错误的依据,尽管其自身信誉有瑕。瓦格纳集团解散,剩余力量并入正规军。整个后续发展显示,俄罗斯高层在处理内部矛盾时选择了调整职位而非彻底追究。这避免了更大动荡,但也留下了隐患。国际上,这件事被视为俄军弱点的信号,影响了冲突走势。绍伊古的转职虽是降级,但仍保持影响力,显示其政治根基深厚。普里戈津的结局则提醒了挑战权威的风险。布尔加科夫的逮捕清理了后勤系统,但没改变整体结构。这些变化发生在2023到2025年间,俄乌对抗仍在持续,军内改革需求凸显。
巴赫姆特战役的弹药问题不是孤立事件,它反映了俄军整体后勤挑战。瓦格纳依赖国防部供应,但分配不均导致前线被动。普里戈津的视频指责直接点名绍伊古,称缺口达70%,这让公众看到高层分歧。布尔加科夫的文件在被捕后曝光,详细列出绍伊古的指示如何造成延误。2025年8月的报道确认了这点,俄罗斯媒体首次报道高层错误,打破了以往的沉默。绍伊古在任期间的改革虽有成效,如军演扩大,但后勤短板在冲突中暴露无遗。
他的叙利亚经验没完全转化为乌克兰战场优势。瓦格纳的伤亡数字有争议,有的报道称2.2万,有的接近4万,但一致的是巨大损失。乌克兰报告了自身伤亡,但焦点在俄方内部。普里戈津的兵变虽失败,却迫使高层反思。绍伊古转任后,国防部由贝洛乌索夫接手,强调经济管理以改善供应。布尔加科夫曾获英雄称号,但腐败案让他信誉受损。他的证据仍被视为重要线索。整个事件对俄罗斯影响深远,可能成为冲突转折。军内权力斗争没完全结束,类似矛盾或再现。这件事也让国际观察者看到俄罗斯的脆弱面,影响外交格局。绍伊古的职业生涯虽长,但这次公开批评标志着一个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