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人姚燧七十余岁,娶了一房小妾,小妾说:“我要是有喜了,家里人肯定会起疑心的

蕊蕊聊过去 2025-09-08 13:37:05

元代文人姚燧七十余岁,娶了一房小妾,小妾说:“我要是有喜了,家里人肯定会起疑心的,要不你给我留点物证吧?”而这件信物最终确实成为了她的护身符。 姚燧出生在1239年,那时候还是金朝末期,河南洛阳人,原籍柳城。家里书香味儿浓,从小没了爹,跟着伯父姚枢长大。姚枢是元朝开国功臣,姚燧沾光,早年拜师许衡,学儒家经典,钻研史书。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天下后,姚燧投身仕途,一步步爬上去,当过地方官,像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使,后来升到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朝廷修《辽史》、《金史》、《宋史》,他都参与了,出力不少。他的文章写得严谨,散文见长,跟虞集齐名,元代文人圈里都服气。姚燧为官清廉,上书提建议,帮朝廷改了不少行政毛病,百姓记着他的好。晚年他七十多岁了,身体虽说不如年轻时,但脑子还灵光,对家族事儿上心。那年代,官员纳妾延续香火是常事儿,姚燧也这么办,纳了个年轻女子进门。这事儿在当时社会习俗里没啥稀奇,体现出文人注重后嗣传承。 姚燧纳妾后,两人过日子还算平稳。有一天,小妾直截了当跟他说:“我要是有喜了,家里人肯定会起疑心的,要不你给我留点物证吧?”姚燧觉得有道理,就在件东西上写了亲笔字,交给她收着。这信物内容提到善待未来的孩子。之后,姚燧对小妾挺关照,府里下人也跟着客气点。小妾日子好过多了。可惜,他们没来得及生孩子,姚燧在1314年就走了,享年75岁。姚燧一走,府里氛围变了,小妾多半待在自己屋里,不爱往前厅凑。只有过节时,她才不得已露面。   一次节日,她走到众人跟前,肚子已经鼓起来了,看着像怀了几个月。姚燧走还没五个月,这事儿让大家犯嘀咕。管事夫人火了,让丫鬟押住小妾,跪地上问孩子是谁的。小妾一口咬定是姚燧的骨肉,大家不信,七十多岁老头儿,哪来这本事?小妾急了,说有证据,从怀里拿出那信物,交给夫人看。夫人认出是姚燧的字迹,信物上写着对孩子的遗愿。夫人没辙,叫人扶小妾回去,好好照顾。家里长辈见证下,府里人从此对小妾和她肚子里的孩子上心了,当成姚燧最后血脉。小妾靠这信物保住了命,下半辈子在府里安稳过日子,生了孩子后,日子更踏实。   而姚燧生前聪明,留信物帮小妾避了祸。夫人管事严,但最后认了账,体现了家族对先人遗愿的尊重。姚燧一生清廉,修史书,帮朝廷办事儿,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人物不光是官场上的,还得看家庭里头的智慧。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