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妻弟卖了关羽,如果你是刘备,会原谅临阵投降的糜芳吗? 公元219年冬,江陵城的火把映红了夜空。糜芳攥着降书的手在抖——他刚派人给东吴大都督吕蒙递了信:“明早卯时,城门为贵军敞开。” 此刻,关羽的败军正踩着积雪往这边奔。他们还不知道,自己拼了半年的北伐大业,被这个“刘备的大舅子”亲手葬送了。 网上一直有个热议话题:要是刘备当时在场,会原谅自己妻子的亲哥哥,卖了结拜兄弟关羽这事吗? 一、糜芳不是“外人”:他是刘备的“创业启动金+核心班底” 要理解刘备的纠结,得先看糜芳的“特殊身份”。 当年刘备在徐州混得有多惨?被吕布抄了家,老婆孩子被掳走,带着几十号残兵躲在山沟里。是糜竺站出来:“我妹妹嫁你,我家那2000奴仆、10万斛粮食、无数金银绸缎,全给你当本钱!” 就这么着,刘备从“流浪军阀”熬成了“徐州牧”。后来刘备娶了糜夫人,糜家彻底成了他的“原始股东”——糜芳作为糜竺亲弟,直接空降南郡太守,守着荆州最要命的江陵城(相当于蜀汉的“后勤总仓库+战略要塞”)。 按理说,这待遇够意思了吧?可他偏在关羽北伐的关键时候,掉了链子。 二、他毁的不是一场仗,是蜀汉的“半壁江山” 关羽打襄樊时,糜芳负责管粮草。结果他干了件蠢事:喝酒误事,把军粮仓库烧了一半。 关羽气得拍桌子:“等我回来,先砍你脑袋!” 糜芳彻底慌了。这时候东吴吕蒙递来“橄榄枝”:“投降吧,保你荣华富贵,还能跟家人团聚。” 他一咬牙,把江陵献出去了。 这一降,直接捅穿了蜀汉的战略防线:关羽没了退路,被孙权围在麦城,最终身首异处; 荆州丢了,蜀汉“跨有荆益”的《隆中对》彻底泡汤; 刘备的“仁义人设”险些崩塌——连自己人都卖,以后谁还敢跟他干? 三、《三国演义》要“爽”,历史要“稳”:刘备的两难抉择 《三国演义》把这事写得特解气——刘备听说荆州丢了,当场昏死;后来伐吴时,糜芳想诈降,被关兴一刀砍了,脑袋挂在旗杆上祭关羽。 1. 糜芳的背叛,是“寒心”不是“怕死” 关羽太傲慢。平时总看不起糜芳,觉得他“贪财怕死”,还总拿“治罪”吓唬他。糜芳心里憋屈啊:“我帮了你家半辈子,你当我是什么?” 2. 他得保住“糜家”这个“基本盘” 糜竺还在蜀汉当安汉将军(地位仅次于诸葛亮)。要是杀了糜芳,糜竺说不定会心寒,甚至反水。后来黄权降魏,刘备都没杀他家人,就是明白“逼急了人都得跑”——但糜芳是“主动卖队友”,底线不能碰。 3. 他要给团队“立规矩” 刘备一辈子讲“仁义”,但仁义不是无底线的包容。要是原谅糜芳,其他将领会想:“连大舅子都能卖,我怕什么?” 所以,刘备的真实操作很可能是:撤了他的官,流放边地,但不杀;对糜家其他人,该怎么赏还怎么赏。 四、今天的我们,能从“糜芳案”里学到什么? 其实我们身边常有“糜芳式”难题: 同事是老板亲戚,犯了错要不要处理? 朋友是发小兄弟,背叛了要不要翻脸? 刘备的答案就俩字:“分寸”。 原则问题不妥协:背叛团队、砸集体利益的事,必须罚; 人情留一线:惩罚不是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不敢越界”。 就像刘邦当年,韩信谋反被杀,他没动韩信家人——因为他知道,杀一个人容易,失人心难。 真正的格局,是守住大多数人的公平 糜芳后来在东吴过得憋屈:孙权不信任他,把他扔在公安城当“吉祥物”;想回蜀汉,又被糜竺拦着——“你对不起二爷,没脸见人”。最后他在东吴郁郁而终,比死了还难受。 刘备的选择,不是“心软”,是“清醒”。他懂:一个团队的稳定,比一个人的恩怨更重要。 这世上哪有“完美选择”?只有“对大多数人负责的选择”。 如果是你,会选“原谅”还是“惩罚”?评论区聊聊你的答案。 #三国演义# #刘备##关羽# #糜芳# #糜竺#
刘备妻弟卖了关羽,如果你是刘备,会原谅临阵投降的糜芳吗? 公元219年冬,江陵城
五代十国志
2025-09-08 01:07: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