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可以和中国“脱钩”,但中国不能抛售美债!”这就是美贸易代表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话,将美帝的霸权主义展现的淋漓尽致。美国贸易代表这话,活脱脱就是“我可以掀桌子,但你不能摔碗”的流氓逻辑。 就在三天前,美国贸易代表在国会听证会上抛出惊人论调:“美国可以和中国脱钩,但中国不能抛售美债!”这番话经媒体传播后,立即在金融圈引发连锁反应,彭博社实时追踪的美债收益率曲线出现异常波动,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单日跳涨0.15个百分点。 这种“双标逻辑”在贸易领域早有预演。2018年中美贸易战初期,美国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时,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曾公开宣称“这是为了让供应链回归美国”。 但当中国对等反制大豆、汽车等美国优势产品时,艾奥瓦州农场主协会的抗议车队却开到了白宫南草坪。这种“我可以改变规则,但你必须照单全收”的霸道做派,在金融战场延续得更为赤裸。 数据揭示着真实的权力结构。截至2025年10月,中国持有美债规模虽已从峰值时的1.3万亿美元降至7800亿,但仍占美国国债海外持有量的11%。更关键的是,中国是唯一同时持有大量美债与美元现金的经济体。 日本持有的8200亿美债中,有60%用于跨境贸易结算,欧盟国家持有的美债则分散在各国央行。这种结构性差异,让美国贸易代表的威胁显得外强中干。 市场规律正在给出无情回应。2024年美联储启动缩表周期后,中国央行悄然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将黄金储备占比从3%提升至8%。与此同时,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上海金”定价机制,已吸引俄罗斯、伊朗等15个国家采用。 这种“去美元化”的渐进式布局,在2025年8月显现成效——当美国宣布将部分中国实体列入SDN清单时,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当日处理业务量突破1.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历史总是充满讽刺。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时,时任法国财政部长德斯坦曾痛斥“美国在透支世界信用”。半个世纪后,类似的剧情在美债市场重演:2025年9月,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悄然减持200亿美元美债,转而增持中国国债,其负责人向《金融时报》透露:“我们需要更稳定的收益锚。”这种资本流向的微妙变化,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具说服力。 夜幕降临,华盛顿国会山的灯光映照着美债钟的数字——35.8万亿美元,且仍在以每秒10万美元的速度增长。这个不断跳动的数字,恰似美国经济霸权的倒计时。当贸易代表们还在用“脱钩”威胁他国时,全球投资者正在用脚投票:2025年前三季度,新兴市场债券基金净流入资金中,有43%流向了中国国债。
“中国不会抛售美债”,美财长刚嚣张直言,表示中国真的不敢抛售美债,便被狠狠给他上
【9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