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这次九三文艺晚会有一个很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少了掌管大局

万事浮华 2025-09-07 13:33:34

发现这次九三文艺晚会有一个很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少了掌管大局的主持人。 这场晚会最特别的地方,竟然是把主持人给“删”了。 这操作说实在的一开始让人有点懵,毕竟在我们的印象里,尤其是春晚那种大场面,主持人就是定海神针,负责控场、报幕,甚至还得准备着救场,万一倒计时念错了呢?   可这回什么串场词、什么互动环节,通通没有。   然而整场晚会看下来,节目衔接那叫一个丝滑,节奏行云流水,一口气看完感觉酣畅淋漓,观众看的时候也特别过瘾。 其实啊,这都是因为晚会的导演和创作者们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设计,这次晚会的总导演是周莉亚和韩真,这俩导演可厉害了,之前她们就合作创排过《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这些超火的舞剧作品,已经在业内打出了名声。 这次她们在九三晚会上,就延续了自己擅长的舞剧化结构风格,她们把这台晚会当成了一部情景史诗剧来打造,用情景剧、诗朗诵、舞蹈和组歌这些表演形式紧密串联起来,这就弱化了传统晚会中主持人报幕的功能。 因为这些节目本身就有很强的叙事能力,每个节目都在讲一个故事,或者表达一种情感,它们自己就能吸引观众,观众看节目就好像是在看一部连贯的电影,情节是一个接一个的,用不着主持人在旁边再给大家解释来解释去的,有主持人反而会破坏那种连贯性,打断观众的情绪沉浸,所以不设置主持人,反而是让表演的感染力变得更强了。 而且呀,这次晚会的舞台调度和技术配合也特别牛,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主持人,那节目之间的过渡就得靠别的方式来完成,而这次晚会就把这个活儿交给了舞段的开场造型和音乐动机。每个节目开场的造型怎么摆,音乐从哪里切入,都是提前设计好的,让观众一眼就能知道节目要开始了。 而且音乐的过渡也很自然,观众不需要主持人提醒,也能明白节目转换了,能很自然地跟上节奏。 还有演员们的走位,那叫一个精准,卡点非常干净,后场的封堵也很严格,侧台演员的接力也不拖泥带水,整体流程特别顺畅。 这背后肯定是经过了无数次的排练,每个环节都精心打磨,才达到了这种效果。 另外,镜头语言也帮了大忙呢,在电视转播的时候,多机位的镜头捕捉特别到位,该给远景的时候就给远景,展示舞台的整体空间感,该给近景的时候就给近景,聚焦演员的表情和手势,这样能让观众即使是在屏幕前看,也能感受到晚会的推进,不会觉得无聊或者摸不着头脑。 舞美设计也是围绕着叙事来做的,LED背景不会太花哨,主要就是起到提示空间方向和历史线索的作用,灯光设计也很细致,地面光和顶光的运用,把群舞和独舞的段落感都区分开来了,让观众的视线能有引导,知道该看哪里。 这一系列的安排,都是在为没有主持人的情况下,还能让晚会顺利进行并且保持高质量而服务。 还有啊,这次晚会的演员阵容也很厉害,有不少实力派的演员和舞者,这些演员和舞者配合得特别好,他们的表演和整个晚会的节奏是同频的,戏剧演员进场的“语气”都能和舞段合拍,一点都不突兀,观众的注意力就完全被他们的表演吸引住了,哪还会想着主持人啊。 从审美趋势和社会心态方面来讲,现在观众的喜好确实也在变化,尤其是年轻观众,他们越来越喜欢那种有沉浸感的艺术呈现方式,就像现在流行的沉浸式戏剧一样,观众能更深入地去感受作品本身的魅力。 这次九三晚会的无主持人模式,其实就是迎合了这种审美变化,它让观众更专注于节目内容,没有主持人在中间插一脚,观众和舞台之间的距离好像更近了,能更直接地去体会节目的情感和想要表达的主题,所以才会得到大家的好评。 不过呀,咱也得承认,这种无主持人的模式不是所有晚会都能照搬的,它对节目的质量、前期策划、后期制作以及现场调度等方面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如果节目本身不够精彩,或者各个环节配合得不好,没有主持人来救场和引导,那晚会很可能就会变得一团糟,观众看得也会一头雾水。 但这次九三晚会的创作者们,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把各种元素都融合得恰到好处,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大胆的创新,让大家看到了文艺晚会不一样的可能性,真的是特别厉害,也给未来的晚会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呢。

0 阅读:836
万事浮华

万事浮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