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到中国让步,澳大利亚终于撂下最后通牒!中企若不主动出售达尔文港,他们就要强制征收。 叶成出生在山东日照,那地方靠海,码头渔船到处是。他小时候帮家里干手工活,学着怎么算账管东西。长大后进国企搞采购,每天骑车跑仓库,检查清单一笔不落。 1992年他凑了点钱开公司,先从加油站干起,自己开车拉油,半夜起来检设备,确保不出岔子。后来业务扩到石油化工,带队建储油罐,指挥工人焊管道,一步步稳扎稳打。 2000年代,岚桥集团成立,他当董事长,把触角伸到港口物流和地产。2014年收了澳洲能源公司,在悉尼谈合同,签字时仔细过条款。 次年,岚桥砸5亿多澳元拿下达尔文港99年租约,他主导整个过程,从考察到落实投资。岚桥从起步到现在,叶成身家上百亿,还干过政协委员,主要精力在石化港口上。 达尔文港那时候就是个老旧地方,设施破,航道浅,大船进不来,生意冷清。岚桥接手后投钱改造,疏浚航道,新建码头,吞吐量上去,就业也带起来了。 港口连着澳洲北部和亚太贸易,位置关键。租约到2114年,本来稳稳的。2022年起澳洲外资审查紧了,尤其是中国投资,常拿安全说事。 2015年,山东岚桥集团看中了它的潜力。那一年,他们以5.06亿澳元签下为期99年的租约,并追加上亿元人民币投入,把这座破旧港口改头换面:航道加深,泊位扩建,设备升级。 几年后,大型货轮频繁停靠,吞吐量一路上扬,达尔文港逐渐成了北部重镇,当地就业、餐饮、仓储等行业也随之红火。 到了2022年,澳大利亚国内氛围已截然不同。外资审查日趋收紧,尤其针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动辄扣上“国家安全”的帽子。 2025年,新上台的政府终于把矛头对准达尔文港。一方面质疑岚桥的财务状况,另一方面借口港口距离美军驻地太近,声称要么中企主动退出,要么政府强制征收。 插叙到合同签订之初,港口与美军基地之间的距离早已是公开事实,当时澳方并未提出异议。更何况,过去几年里安全审查未曾间断,却从未发现问题。 如今港口盈利见效,澳大利亚政府却突然挑刺,让外界很难不怀疑另有原因。 事实上,美国对达尔文港的关注由来已久。它不仅靠近美军部署点,更是亚太物流要冲。在中美博弈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美国不断施压盟友,要求在关键节点限制中国企业。 澳大利亚政坛也正值大选前夕,两党竞相通过“对华强硬”来争取选票,达尔文港就成了最佳靶子。 问题在于,这样的操作代价巨大。一旦撕毁合同,光是违约金就高达46亿澳元。国际投资圈已议论纷纷:若连政府签下的百年合约都说废就废,澳大利亚的投资环境还能信得过吗? 与此同时,经济数据也在提醒澳方:中国是其最大铁矿石买家,超过六成出口销往中国。2024年,中国从巴西进口的铁矿石增长了两成,已经在部分市场上形成替代。 澳大利亚去年依靠对华出口获得两千多亿澳元顺差,一边靠中国市场吃饭,一边试图抢占中国企业资产,这种矛盾显而易见。 岚桥集团态度强硬,已明确表态会诉诸仲裁并追究赔偿。中方也放话:既然签了合约,就得守规矩,若要撕毁,就必须付出代价。
澳大利亚洛伊研究所萨姆·罗格文(SamRoggeveen)对93阅兵做出了自己
【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