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央视新闻了!”男子在高铁上睡着了,突然响起一则紧急广播,男子本来很烦,可当听到广播内容后,瞬间肃然起敬!列车员激动的说道: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两位特殊的乘客致以最高的敬意。他们是昨天在天安门观礼93阅兵的抗战老兵宋其祥和刘吉祥。80多年前,他们从湖北参军抗日,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让我们为老战士鼓掌。 车厢内的一个男乘客刚刚被广播声音吵醒,揉着眼睛准备再次入睡,但当他听到列车员的声音时,身体不由自主地一僵,眼神瞬间变得凝重。 他知道,这趟列车被两位老人的到来给予了不一样的意义。 列车员的声音中带着激动与尊重:“车厢内的各位旅客,我们有两位特别的乘客,湖北抗战老兵宋其祥和刘吉祥!” 车厢里的人们纷纷转头,目光不自觉地投向了坐在角落里,满头银发的两位老者。 这两位老人并非寻常的乘客,他们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是从80多年前走来的英雄,是曾在血与火中拼搏的抗战老兵。 从当时的19岁、20岁,到今天的百岁老人,他们所经历的岁月早已超越了个人的历史,成为了整个国家的记忆和象征。 列车员小心翼翼地从怀里取出一份特别的礼物,递给了宋其祥和刘吉祥两位老人。 礼物是两张定制的纪念车票,经过精心设计,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深深的敬意和感激。 车票上清晰地写着“车次G80”,这个编号不仅代表着当下这趟列车的编号,更是一个象征,标志着抗战胜利80周年的重大历史节点。 车票的起点和终点,分别用“胜利”和“复兴”两个字来表达,这份历史的接力,永不停息。 宋其祥和刘吉祥老人接过车票时,眼中泛起了微光,仿佛这些年过去,历史的厚重感才真正回到了他们身边。 他们轻轻地抚摸着那张纪念车票,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的那个岁月,那段与战友们并肩作战、共同捍卫家园的岁月。 宋其祥和刘吉祥,这两位抗战老兵的故事,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奋斗与英雄气概的真实写照。 宋其祥老人,来自湖北宜都,年仅17岁时便投身革命,成为国民革命军第79军暂编第6师的一名战士。 1942年,当时正值抗战最为紧张的时刻,宋其祥义无反顾地参军,他和无数年轻人一样,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迎接了那一段最为艰难的岁月。 在1943年的常德会战中,宋其祥所在的部队奉命死守阵地,与日军展开了四天四夜的血战。他所在的阵地无数次被日军的进攻冲击,但是,他始终未曾后退一步。 在战斗中,宋其祥亲眼目睹了战友们一个接一个倒下,可他依然顽强地坚守阵地,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击退了日军多次的进攻。 “我们始终没有后退一步!” 回忆起这段峥嵘岁月,宋其祥眼神中透露出的坚定与自豪。 刘吉祥,101岁,湖北秭归人,1939年参军,成为一名抗日战士。 刘吉祥是一位笔力雄劲的文人,因写得一手好字,初期被安排担任部队文书。 可是,随着前线战事的吃紧,刘吉祥主动请缨奔赴战场,为了不让战斗的力量被后方供应的不足拖慢,他身负重任。 在1943年湖北宜昌遭日军猛攻的关键时刻,冒死为前线运送物资,突破敌人封锁,将军粮、弹药安全送达。 每次经过敌人的封锁线,都可能成为生死瞬间的考验,但刘吉祥无所畏惧,他的行动不仅保证了前线的供应,更为战斗的胜利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保障。 尽管当时的武器远远不如日本的先进,但正是这些士兵以血肉之躯,与敌人进行殊死拼搏,展现出了中华儿女的伟大革命精神。 这两位老人的抗战经历,更代表了一个时代,代表了数以千万计的普通士兵在国难当头时的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用血与火铸就了中国抗战的胜利,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宋其祥老人缓缓站起身,尽管年事已高,身姿却依然挺拔如松。 他向着整个车厢的乘客,行了一个庄严无比的军礼。 而刘吉祥老人,则带着满是岁月刻痕的笑容,向周围的人们点头致意。 车厢里,之前还在玩手机、闲聊的乘客,此刻全都站了起来。 热烈而真诚的掌声响彻车厢,久久不息。 这些抗战老兵,是民族的英雄,是行走的丰碑。 当列车呼啸着奔向“复兴站”时,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记得,这趟伟大的旅程,始于一个名为“胜利”的地方。
1940年5月16日,日军汉口广播电台插播一条消息,日军击毙了中国33集团军总司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