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在1979年的中越自卫反击战中,为了不被俘虏,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后没有任何荣誉的一位烈士,他就是英雄殷涛。[凝视] 1979年3月,越北山林深处,22岁的通信兵殷涛面临生死抉择,弹尽粮绝,深陷重围,这位来自江苏盐城的年轻战士选择了最壮烈的方式,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 殷涛的牺牲并非默默无闻,他已被追记一等功,英名镌刻在广西龙州烈士陵园,然而,相比那些广为人知的战斗英雄,这位通信兵的故事却鲜有人提及。 1957年11月出生的殷涛,成长在革命军人家庭,1975年1月,18岁的他穿上军装,成为26军77师229团通信连的无线电台兵。 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时,殷涛本已联系好退伍后的工作,听到部队参战消息,他连夜写下请战书,最终获准调入50军150师448团通信连,担任报话班班长。 448团是临时抽调的预备队伍,许多战士像殷涛一样主动请缨上前线,在那个年代,这样的选择并不罕见,却同样值得敬佩。 战斗中,电台就是生命线,无论炮火多么激烈,殷涛总是第一时间护好通信设备,确保指挥联络畅通。作为通信兵,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责。 3月10日,部队接到回撤命令,由于战场形势复杂,448团在撤退中被打散,殷涛与部分战友陷入越军包围。 突围过程中,殷涛与助手陈孝清失散,他独自隐蔽在溪沟中,防刺鞋灌满了水,行动极其困难,在石缝中等待许久,期盼能与战友会合。 后来,殷涛遇到卫生员宋成献,两人分享溪水和仅有的一块压缩饼干,在极端环境下维持体力。那时的压缩饼干,成了珍贵的生存物资。 包围圈越收越紧,突围无望,援军不至,面对越军的搜索和劝降,殷涛作出了最后的选择,他宁死不屈,用生命诠释了军人的忠诚与尊严。 这位22岁的年轻通信兵,用自己的牺牲守住了军人的底线,在那个硝烟弥漫的春天,越北山林永远记住了这个江苏小伙子的名字。 殷涛的故事,折射出那场战争中无数普通士兵的英勇,他们或许没有辉煌的战功,却同样用血肉之躯捍卫着国家尊严。 通信兵在战场上承担着特殊使命,他们往往不在一线冲锋,却是整个作战体系的神经中枢。失去通信联络,再强大的部队也会成为盲人瞎马。 英雄不分职业和岗位,无论是冲锋在前的步兵,还是默默坚守的通信兵,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忠诚。 我们不仅要记住那些闪亮的名字,更要记住像殷涛这样的普通英雄,他们的故事或许平凡,精神却同样伟大。 和平年代的我们,很难想象战场上的残酷,但正是有了这些先烈的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的岁月静好,他们的血没有白流,他们的死重于泰山。 殷涛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存,这种宁死不屈的气节,这种舍生取义的品格,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每个英雄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些轰轰烈烈,有些默默无闻,但都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在那片越北山林中,22岁的殷涛用生命践行了军人誓言,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在于是否被人记住,而在于关键时刻的那份坚守和选择。 除了殷涛,你还知道哪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牺牲却鲜为人知的英雄?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在评论区分享一下,让我们一起缅怀那些为国捐躯的无名英雄们。 信源: 《魂牵越北那座山》第二十三章 喋血昆洛 英魂永恒——殷涛烈士的弟弟殷毅所著
他是在1979年的中越自卫反击战中,为了不被俘虏,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后没有任何
优优谈过去
2025-09-06 11:40:18
0
阅读:75
智者荣耀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