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只要中国不犯大错,有朝一日中国的GDP将达到日本的10倍,到那时候就不用管日本反思不反思了,我们有能力改变日本的想法,而且那一天一定会到来,只不过是早一点晚一点的事情! 金灿荣教授的一个观点,听得人心里特别生气 , 只要中国不犯大错,早晚有一天咱们的 GDP 能达到日本的 10 倍,到时候压根不用纠结日本反不反思,咱们有实力直接改变他们的想法。 先说说咱们中国,这几年经济增长特别扎实。2024 年全年 GDP 突破 134 万亿元,增速 5.0%,要知道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里,能保持这个增速的可没几个。到了 2025 年上半年,势头更猛,GDP 直接冲到 660536 亿元,同比增长 5.3%,比去年还快了点。 第一产业也就是农业,增加值 31172 亿元,增长 3.7%,饭碗端得稳稳的;第二产业像制造业、建筑业这些,增加值 239050 亿元,增长 5.3%,咱们的工业底子越来越厚;第三产业比如服务业、数字经济,增加值 390314 亿元,增长 5.5%,成了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 就拿新能源产业来说,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突破 600 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一半还多,不光卖得多,技术也过硬,像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都成了国际市场的香饽饽。 还有光伏产业,咱们的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 75% 以上,好多国家建光伏电站都得找中国企业合作,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产业实力。 再看日本,情况就不一样了。2024 年日本实际 GDP 只增长了 0.1%,跟咱们的 5.0% 比起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还比 2023 年的 1.5% 降了一大截。2025 年第二季度好不容易环比增长 0.3%,但还是没摆脱低迷的状态。 更麻烦的是日本国内的消费市场,2024 年日本核心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 3.2%,但工资涨幅只有 1.8%,物价涨得比工资快,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个人消费直接下降 0.1%,要知道消费占日本经济的比重超过 50%,这一下降对整体经济影响可不小。 外需方面也不给力,2024 年日本货物及服务出口增长 1.0%,进口却增长 1.3%,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变成了 - 0.1%,相当于不仅没帮忙,还拖了后腿。 日本以前靠汽车、电子这些产业打天下,现在汽车行业被中国新能源汽车挤压得厉害,2024 年日本汽车出口量下降 8%,电子产业里像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份额也被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抢走不少,产业竞争力越来越弱。 为啥中国能保持增长,日本却陷在困境里,除了产业和消费的差异,政策支持也很关键。咱们国家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不少实打实的政策。 比如对高新技术企业,不仅给税收减免,还提供研发补贴,2024 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超过 1.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很多企业都愿意把钱投到创新上。 为了扩大内需,各地还发放消费券,2024 年全国累计发放消费券超 500 亿元,带动消费超 3000 亿元,老百姓买东西更划算,消费市场也更活跃。 日本也想刺激经济,比如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效果并不好,利率降得再低,企业也不敢随便投资,老百姓也不敢随便花钱,政策始终没击中要害。 日本经济学家藤田昌久曾经说过,东亚经济格局的核心是 “规模与创新的平衡”,中国既有庞大的人口和市场规模,又在创新上不断突破,这种优势是日本很难比的。 中国有 14 亿多人口,是日本的 11 倍多,国土面积是日本的 26 倍,这么大的市场,不管是发展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有足够的空间。 而且咱们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强,2024 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 79.8 万件,连续 9 年位居世界第一,从 5G 到人工智能,从量子计算到生物医药,中国在很多高科技领域都跟上了世界前沿,甚至在一些领域实现了领先。 金灿荣教授说的那一天,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只要中国继续保持现在的发展节奏,不犯大的战略错误,坚持推动产业升级、鼓励科技创新、扩大内需,经济就会一直稳健增长。 等咱们的 GDP 真的达到日本的 10 倍,中国在东亚乃至全球的经济影响力会更大,到时候不用再纠结日本反不反思,咱们的实力自然能让他们重新看待和中国的关系。
果不其然,李在明在华盛顿一句“安全靠美国,经济不再靠中国”,把韩国出口三成市场、
【71评论】【57点赞】
用户10xxx61
100年之后可能性不小
zhh
日本如何看待我们无所谓,自说自话掩耳盗铃而已,反之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用正确的方式了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