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剩半年就大考,赵勇临危受命。 这球,到底该谁来接? 郎平当年接手女排,拿到的是一份五年长约。那时的女排,正处低谷,质疑声不比现在少。但排协顶住了压力,给了郎平足够的时间和信任。这份信任,换来的是什么?是她敢于推行“大国家队”计划,大胆启用19岁的朱婷,哪怕初期输球被骂,也坚持打磨她的基本功。没有这五年的战略纵深,就没有后来朱婷的全面爆发,更没有2015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的冠军荣耀。郎平的成功,与其说是战术的胜利,不如说是长线思维的胜利。 反观现在,留给新帅赵勇的时间,只有短短半年。队伍里半数是国青队提拔上来的新面孔,稚嫩、缺乏大赛经验,连打泰国都得拼到决胜局。这不是教练能力不行,而是典型的“临开席才买菜”。把一盘需要慢火细炖的菜,硬生生逼成了急火爆炒,能不出岔子吗?这种一年一考核的模式,就像给马拉松选手设定百米冲刺的目标,除了消耗运动员和教练的耐心,看不到任何建设性。 女排的复兴,从来不是靠一朝一夕的“猛药”,而是需要像郎平时代那样,给予教练团队至少一个奥运周期的稳定合约。让教练有底气去选材、去试错、去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战术体系。朱婷不是一年炼成的,一支冠军队伍更不是半年就能磨合出来的。排协现在需要做的,不是盯着赵勇短期的胜负,而是反思自身管理模式的短视。 给赵勇一份到2028年的长约,才是对女排未来最负责任的豪赌。
9月4日下午,世界顶级女排球员朱婷以一抹尴尬、无语、无奈、甚至些许苦涩的笑容,回
【11评论】【6点赞】
黑白眼
对赵勇这个伯乐,我看好的是20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