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北京大阅兵后,日本向中方作出解释和承诺,已决心不再重蹈历史覆辙。果然还是亮剑

云云聊聊娱 2025-09-04 21:33:11

看了北京大阅兵后,日本向中方作出解释和承诺,已决心不再重蹈历史覆辙。果然还是亮剑好使,北京阅兵震撼全球后,日本第一个做出重大转变。日本这一回是真的下定了决心,要走和平路线,要和中方保持稳定交往,绝不会再次重蹈覆辙吗? 这次北京的盛大阅兵,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了过来。那些首次亮相的隐形战机和新型导弹,可以说是一下子刷新了外界对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认知,这其中,反应最快、也最紧张的,莫过于我们的邻居日本。 阅兵式一结束,东京那边立马就开了个记者会。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的态度,跟阅兵前简直判若两人。 他说话的调子明显软了下来,总结起来就三点:我们密切关注了,但对意图不方便评论;我们保证绝不重蹈战争覆辙,坚持走和平国家的路;我们致力于和中国一起,搞一个建设性的、稳定的双边关系。 这番话听起来很客气,但跟阅兵前日本四处游说,劝别的国家“别去北京”、要“警惕中国”的样子比起来,反差实在太大了。 这种转变可不是心血来潮,背后全是实打实的压力。首先就是安全上的震撼。这次阅兵展示的不仅仅是几件新武器,而是一整套成体系的作战能力。 从四型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到海陆空全覆盖的核力量,再到歼-20系列和歼-35A战机,外界一直好奇的各个环节怎么连接,这次阅兵给出了明确答案。 这种力量让日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那个任人宰割的国家了,它有足够的能力捍卫自己的主权和利益。 另一头,经济上的账也得算清楚。中日之间的贸易规模太大了,供应链和市场盘根错节,日本企业界根本不希望“脱钩”。关系真要是搞僵了,企业那边的意见可就大了。 所以安全上的压力和经济上的联系,这两根绳子拽着,日本官方自然不敢把话说得太硬。 不过话又说回来,日本嘴上说着“和平”,这承诺的分量到底有多重,很多人心里都得打个问号。 他们很擅长强调自己在二战中受害者的身份,但对自己发动的侵略战争,却总是说得不清不楚,甚至社会上还有人把侵略美化成“解放亚洲”。 这种对历史的态度,直接让他们的“和平承诺”打了折扣。中国举办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传递的信息很清楚:记住历史是为了守护和平,而不是延续对立。 一个连历史都不愿彻底反思的国家,它的和平承诺又能有多少可信度呢? 更何况,日本的实际行动和它的和平表态似乎正朝着两个方向走。它的国防白皮书把中国定义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军费开支朝着GDP的2%猛增,武器出口的限制也一步步放开。 F-35B上了准航母,12式导弹的射程也加到了一千公里。 同时日本还积极地跟美国、印度、菲律宾、澳大利亚甚至德国搞军事合作,这些动作怎么看都像是在突破“专守防卫”的框框。 这些事在日本国内或许可以解释成“提升自卫能力”,但对周边国家来说,感受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压力。 相比之下,中国在钓鱼岛等敏感区域的行动,海军和海警的活动常态化而且有“节奏”,更像是在建立一种秩序感,减少误判。 阅兵的核心也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把能力、态度和底线都摆在桌面上,让对方算清楚利害关系,减少冒进的可能。 所以对日本这套一边放低姿态、一边加强军备的做法,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中日关系想要稳定,光靠场面话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实际行动。 未来中日大概率会维持一种“有分歧,但可控”的状态,毕竟谁都清楚把关系推向极端的代价。 日本大概会继续说着“和平”,同时推进自己的军事计划;而中国也会继续加强自己的体系能力,更明确地表达信息。希望日本那句“绝不重蹈覆辙”不只是临场应付,而是能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0 阅读:0
云云聊聊娱

云云聊聊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