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忽略中国?联合国要“搬家”,最新迁址决定出炉,古特雷斯正式敲定,惊动了国际? 去年冬天联合国安理会开紧急会,哥斯达黎加外交官卡洛斯的吐槽,在外交圈传得很广:“签决议时钢笔冻得不出水,只能揣怀里捂热,走廊风比我老家山区还冷。” 这话听着像玩笑,可却是纽约联合国总部,如今的真实的日常,并且一点没有夸张,全是因为美国欠账不还闹的。 这栋立在曼哈顿东河边上的总部大楼,看着气派,实则是栋 “老破小”。2017 年联合国就评估过,大楼得花 12 亿美元大修,水管、电线全是上世纪 50 年代的老物件,再不换要出问题。 可预算卡在美国欠的会费上:截至 2024 年底,美国共欠 14.3 亿美元,占全球总欠费的 70%,从 2019 年特朗普政府起就以, “联合国效率低”“机构反美” 为借口,拖着不缴。 古特雷斯当秘书长这几年,专门去白宫催缴 6 次,美国官员每次都打太极,一会儿等国会审批,一会儿要砍 “浪费项目”,到最后没个准信。 没钱修楼,麻烦事扎堆。去年 11 月纽约降温,供暖系统直接崩了,安理会会议厅、休息室全停暖,外交官裹着羽绒服开会,几个年纪大的非洲代表冻感冒,会议被迫缩短半小时。 更离谱的是电梯,12 部坏了 7 部,剩下的 5 部里 2 部只到 10 楼,去顶楼秘书处得先坐电梯再爬楼梯。 有次印度外交官赶时间抱文件跑楼梯,差点摔着,事后在联合国大会吐槽:“讨论全球安全,连安全电梯都没有,说出去谁信?” 可能有人会问了,美国作为东道国没义务管吗?1947 年《总部协定》写得明明白白,美国要 “提供必要设施服务,保障总部运作”。 可这些年美国早把协定抛脑后,不仅欠会费,连总部周边交通都懒得配合。去年联合国大会,各国领导人车队从机场去总部,美国交警以 “国内拥堵” 让车队堵半路,好几个总统迟到。 巴西总统卢拉当时就发火:“连基本东道国责任都做不到,联合国总部该考虑换地方了。” 也正是这句话,直接把 “迁址” 话题捅到了明面上。 其实 2023 年联合国大会上,南非、印尼、埃及等 20 个发展中国家就联名提议,说纽约总部不适应发展,该找更中立的地方。后来讨论时,大家提了几个备选地,只不过却是各有各的问题。 先说日内瓦,本来就有联合国欧洲总部,难民署、世卫组织都在那,基础设施现成,瑞士还是中立国,没人担心像美国那样搞干预。 但问题也明显:日内瓦在欧洲,离亚非拉太远,斐济外交官从苏瓦飞过去要转三趟机,路上两天,开会三天,来回小一周,折腾不起。 而且欧洲在联合国话语权本就重,总部再放这,发展中国家声音更弱,印度、巴西第一个反对。 新加坡地理位置好,卡在两大洋中间,交通方便、政治稳定,基础设施也先进。可新加坡太小,联合国总部加附属机构,至少要好几平方公里土地,能不能腾出来是个问题。 更关键的是它跟美国走得近,东南亚美军基地不少靠它支撑,总部迁过去,大家难免担心 “美国换方式影响联合国”。 非洲国家力推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那里是非盟总部,有现成会议设施,把总部放非洲也能体现 “重视发展中国家”。 可亚的斯亚贝巴基建太差,机场停不了专机,电力还不稳定,开会中途停电就闹笑话了。埃塞俄比亚说愿意花钱建基建,可它本身经济不宽裕,最后还得靠其他国家出钱,又是笔扯不清的账。 还有人提中国上海或广州,说 “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按时缴会费,基建好还中立”。这话没说错:中国是联合国第二大会费缴纳国,2024 年缴了 6.5 亿美元,占 15.2%,从没拖欠;援建的非盟、东南亚联盟总部,都是国际组织运作的典范。 可有意思的是,迁址讨论里美国和欧洲压根没提中国,发展中国家也很少把中国列为备选,不是中国不够格,是大家都知道美国会反对。 美国早把中国当战略对手,总部迁到中国,它还怎么通过总部给中国使绊子?所以哪怕中国有能力承接,也被有意排除在外。 毕竟,美国心里门清,总部留在纽约对它百利而无一害。这些年靠 “东道国” 身份搞了不少小动作: 拖延给某些国家外交官发签证,让他们没法参会;投票前施压其他国家支持自己;甚至通过国会 “拨款权” 插手联合国预算。 总部迁走,这些手段就用不上了,所以美国一边欠会费,一边死抱 “不能迁” 的态度。 说到底,联合国 “搬家” 看着是大楼破旧、美国欠会费的事,实则是全球秩序变化的缩影。 事实上,联合国短期内大概率不会 “搬家”,但这事至少让大家看明白:美国霸权开始露怯,连基本责任都不想担;发展中国家想要更多话语权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或许再过几年,全球力量对比变了,联合国能找个更好的 “家”。
联合国秘书长,古古特雷斯这话说得一点没掺水分。他来中国参加上合峰
【3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