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保国1949年出生在山西平遥古城,从小接触漆器制作。祖父和父亲都是手艺人,他跟

阳光少年万德努 2025-09-04 14:52:13

耿保国1949年出生在山西平遥古城,从小接触漆器制作。祖父和父亲都是手艺人,他跟着他们学基本技法。少年时代,他每天在家里摆弄工具,练习涂漆和推光。进入学校后,课余时间去古城看工匠操作,注意推光过程。1965年,他16岁进入平遥漆器厂,从学徒干起。厂房里,他拿起刷子涂漆,师傅教他掌握技法。几年后,他熟练制作盒子和柜子等物品。工作环境中,他坚持操作,积累经验。1980年代,他研究古建筑元素,把图案用到漆器上。外出收集旧漆器残片,带回修复。1990年代初,他获得手工艺认可,作品在展览中展示。他常步行古城,记录门楼结构。这些经历让他成为推光漆器专家。 耿保国在漆器厂工作半辈子,每月工资刚够养家。他对古建筑感兴趣,常在古城转悠,观察青砖灰瓦和雕花门楼。这些影响了他的漆器创作。他听说政府拍卖老宅筹钱保护古建筑,就决定参与。拍卖会上,那座建于明末清初的宅子占地3000多平方米,有70多间屋子,墙体开裂,屋顶漏水,杂草丛生。在场人议论,认为不值。耿保国举起竞拍牌,坚持到底,拍下这座日升昌票号掌柜祖宅。回家后,妻子和儿子们反对,说会毁了家庭。他抵押祖传漆器工具,向亲戚朋友借钱。舅舅借给他5000元,表哥借2万。他一周内凑齐100万,加上积蓄和贷款。搬进宅子,西厢房顶塌了半边,正厅门扇虫蛀严重。三伏天屋里漏雨,三九天穿堂风大。邻居说耿保国选择不对路。他开始清理杂草和碎瓦。 1997年拍卖会现场,耿保国坐在人群中,盯着那座破败大院。它曾是日升昌票号掌柜的祖宅,保留晋商建筑特征。起价不高,无人响应。他举牌,周围人投来目光。拍卖结束,他签字成交。家人反对强烈,妻子说这决定拖累全家,儿子们劝阻,指出城里有砖瓦房。他坚持,认为宅子代表平遥文化根基,不能毁掉。他先抵押工具,那些工具陪伴他多年。接着走访亲戚,第一站舅舅家,舅舅递给他钱。表哥在田间借给他款。他户户敲门,晚上回家手持借条。有的拒绝,他继续下一家。成交后,他交款,走向宅子。院子青苔遍布,他卷袖清理。三伏天检查漏点,三九天堵塞裂口。邻居观看,说他犯傻。 耿保国花费数十年修缮这座宅子。第一阶段修复骨架,他外出搜寻旧料。在30里外山沟找到明代门框,扛回木料。木工师傅带徒弟帮忙,用漆器抵工钱。抬大梁时,20多人将金丝楠木抬入屋架,他托举木头。资金短缺,全家吃窝头,小儿子偷吃金箔,他教训儿子。开发商上门提议改宾馆,他赶走对方。千禧年后,平遥申遗成功,游客增加。他改东厢房为展厅,摆放漆器作品。教授参观,赞叹砖雕修复。他讲解雕花含义,不收门票。20多年后,宅子挂起金字匾额,他亲手制作,涂八层漆,撒金粉。两个儿子掌握漆器技艺,小儿子作品获全国奖。省里评估,宅子价值过亿。他坐门槛抽烟,说传给子孙最重要。 耿保国修缮过程中,头十年光修骨架就费力。他蹬自行车满县城转,扒砖瓦。修复主屋大梁,他手背扎伤仍不松手。钱流水般花出,原先攒的钱填地砖缝,贷款换成青石板。最难时,全家啃窝头。他把院子改成浑漆斋,展示推光漆器。北京教授摸砖雕,说手艺地道。渐渐有人来看老宅,他讲梁柱雕花讲究。两个儿子成了漆器手艺人,小儿子用新技法做漆画获奖。现在,大院青砖一尘不染,窗棂纹路清晰。后院作坊,三代人给首饰盒描金。导游介绍,这比乔家大院早250年,门墩狮子保存好。风吹铜铃响,宅子新生。

0 阅读:2

猜你喜欢

阳光少年万德努

阳光少年万德努

阳光少年万德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