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抽动反复,一个组合方,再厉害的眨眼清嗓子,也怕这翻倍攻击! 门诊上每天都能碰到因抽动症来就诊的家长,大多愁眉苦脸地说:“孩子眨眼、清嗓子都快一年了,吃了不少药,反反复复总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连同学都跟着议论,可怎么办啊?” 很多家长不明白,为啥孩子的抽动总断不了根? 其实抽动反复多是没抓住病根—— 不少孩子看似是挤眼、清嗓子,实则和“脾虚肝旺”有关:脾胃弱了,痰湿容易生;肝气旺了,肝风容易动,痰湿和肝风搅在一起,抽动自然反反复复。 单纯用西药压制症状,没调体质,停药就容易复发。 对付这种反复抽动,我常用“健脾止动汤”加减的组合方,从疏肝健脾、息风止动入手,双管齐下调体质,再厉害的眨眼、清嗓子也能慢慢控制住。 门诊案例 给大家说个门诊案例就明白了。 年初,12岁的小杨(化名)被家长领着来就诊,清嗓子、眨眼、吸鼻子已经一年多了 之前在儿童医院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征”,吃了静灵口服液好转后自行停药,后来感冒复发,最近因为学业紧张,症状更严重了还偶尔扭颈、点头,性情也特别急躁。 我看他舌尖红、舌体胖、舌苔白厚腻,脉细弦,这明显是脾虚肝旺的证型,就以“健脾止动汤”为基础开了方子: 用太子参、白术、山药健脾益气,补好后天之本; 陈皮、石菖蒲、半夏化痰湿、通清窍; 白芍、川芎养肝血、行肝气; 再加上防风、钩藤平肝息风,木瓜、伸筋草养筋通络,全蝎、僵蚕搜风止痉。 开了21剂颗粒剂,让他早晚冲服。 二诊时,小杨眨眼轻了,但吸鼻子还明显,还出现了遗尿,脾气依旧急。 我调整了方子,去掉川芎、茯苓等,加了夏枯草清肝火、金樱子固肾止遗,还特意嘱咐家长少让孩子玩电子产品。 21剂后三诊,孩子抽动减轻,只剩偶尔清嗓子、眨眼,脾气也好多了,我又加了木贼、天麻加强平肝,蒲公英清利咽喉。 等到四诊,小杨的抽动症状全没了,只是有点感冒咳嗽,我再调整方子减了药,改成两天一剂巩固。 这个组合方的关键在于标本兼顾: 一方面用太子参、白术等健脾益气,断掉痰湿的源头; 另一方面用钩藤、防风等平肝息风,稳住抽动的“诱因”,再根据孩子的变化加减用药。 家长们要记住,孩子抽动别光盯着症状吃药,找对证型用对组合方,再配合调整生活习惯,减少压力、少碰电子产品,慢慢就能把体质纠正过来。 我治过太多这样的孩子,只要坚持调理,再顽固的抽动也能控制住!
孩子抽动反复,一个组合方,再厉害的眨眼清嗓子,也怕这翻倍攻击! 门诊上每天都能
灵松谈育儿
2025-09-04 14:39:11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