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晚年曾言:“我之所以会失去江山,罪魁祸首只有一个人。” 蒋介石从1915

熹然说历史 2025-09-04 14:35:39

蒋介石晚年曾言:“我之所以会失去江山,罪魁祸首只有一个人。” 蒋介石从1915年至1972年7月21日手部肌肉萎缩症不能执笔为止之私人日记,共57年,是中国历史上现存最完整、资料量最多的领导人日记。蒋介石从1917-1975年的日记,都完整地保存着,成为重要的史料。在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里,记录着一个政治家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1949年,撤到台湾,蒋在日记中道出,这是他一生最大的耻辱与挫折。他开始了漫长的反思,寻找失败的原因。起初,他将失败归因为多方面,甚至在日记中愤怒地写道:“最优秀的人才都去了中共,留在我这边的全是傻瓜。”但随着时间推移,他的怨恨逐渐集中到了两个具体的人身上。 第一个人是李宗仁。说起蒋李两人的关系,那真是一言难尽。1926年春,当时李宗仁是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的军长,而蒋介石是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在首次见面时,李宗仁便从蒋介石的言行中察觉到其为人做派的特征。李宗仁当时就对白崇禧说过一句话:“像蒋先生这样的人,恐怕共患难不易。”这话可真是一语成谶。 蒋介石却表现得热情异常,毫不犹豫地为李宗仁提供了1000支枪和20万军费,还与他结为异姓兄弟,这一段时光成了蒋李关系中的”蜜月期”。不过,蒋介石接近李宗仁的真正目的很明确——他当时羽翼未丰,需要李宗仁的支持。但随着蒋介石势力的壮大,手握重兵的李宗仁逐渐成为蒋的眼中钉。 这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尖锐。1936年6月,抗日救亡之际,李宗仁联合陈济棠起兵反蒋,出兵湖南,要求北上抗日,是为”两广事变”。抗战期间,李宗仁指挥打响的台儿庄战役一战成名,歼灭日军两万余众。但这反而让蒋介石更加警惕,于是在1943年,他便把李宗仁调离第五战区,“升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汉中行营主任,剥离了他的实际军权。 到了1948年,李宗仁不顾蒋介石反对,执意参加国民党选举,并成功当选为副总统。这更是让蒋介石恼火不已。蒋介石于窘境中第三次下野,这也成为他人生中,最后一次下野。李宗仁接任代总统后,做了很多蒋介石看来”大逆不道”的事情。 李宗仁看了议案,一言未发,抓起笔就签了字。命令生效,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被蒋介石亲自控制的监狱,一共释放了包括我党党员在内的一万多名进步人士,这让蒋介石气急败坏。在蒋介石看来,这简直就是在”葬送江山”。 第二个被蒋介石痛恨的人是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马歇尔作为美国特使,来到中国调解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蒋介石天然的认为马歇尔是站在自己这一头的。但现实让蒋介石大失所望。在参观过解放军之后,马歇尔被共产党的纪律严明所折服,认为解放军是一支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优秀队伍,国民党在解放军手上讨不到便宜。 在蒋介石和马歇尔这场争锋中,蒋介石稳稳占据上风,任凭马歇尔一再施压,努力调停,始终无法说服蒋介石。从始至终,蒋介石都有恃无恐,看似在意美方态度,实则一意孤行。蒋介石钻空子的本事让马歇尔很恼火:打的赢,就对美国不理不睬;打不赢,就让美国调停。 蒋介石在日记中提到,李宗仁在美国期间曾投降中共,这更加激怒了蒋。蒋介石不得不在1949年1月21日辞去总统职务,由副总统李宗仁接任代总统。蒋介石不这么想,他觉得逼他辞去总统职务,就是李宗仁仗着桂系军队没什么损失,挑动人对他逼宫。 对于马歇尔,蒋介石的怨恨更是深刻。1949年1月31日,蒋介石在日记里写道:“此次革命剿匪之失败并非失败于共匪,而是失败于俄史(斯大林),亦非失败于俄史,而是失败于美马(马歇尔)。美必后悔莫及,而马歇尔须负全责。”蒋不满马歇尔”偏颇共产党”,导致最后无法”剿共”,在日记中甚至故意写成”马下儿”,大骂其”昏昧无知”“顽固执迷”“诚小人之尤者”。 根据现有资料,蒋介石的日记约始于1915年,28岁,止于1972年8月,85岁,距离去世只有3年。这一年,蒋介石手肌萎缩,不能执笔,因此停止了长达57年的日记。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依然对这两个人耿耿于怀。 败退到台湾的蒋介石,宣布复,罢免李宗仁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被委任为代总统)职务,从此在台湾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独裁政治生涯。1969年,当李宗仁决定回归大陆时,蒋介石更是愤怒至极。 但说到底,蒋介石之所以将失败根由归结于李宗仁、马歇尔两人身上,其一是李宗仁与蒋介石争权最久,曾成功过数次,蒋介石心有不悦;其二是马歇尔在国共和谈中确实扮演了重要角色,一定程度上掣肘了蒋介石。可是,不管是马歇尔还是李宗仁,两人都未影响到蒋介石的根本,发动内战是他一意孤行,国民党失败是因失去民心。 一个政权的兴衰成败,从来不是某一两个人能够决定的,而是由历史潮流和民心所向决定的。蒋介石到死都不愿意承认这个简单的道理,只能说是他的悲哀。

0 阅读:93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