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全球宣布:又一张国家名片诞生!该技术全世界只有中国拥有 2025年6月

小斌斌说科技 2025-09-04 14:03:59

中国向全球宣布:又一张国家名片诞生!该技术全世界只有中国拥有

2025年6月17日,甘肃武威的戈壁滩上,一个“不可能”的奇迹正在发生,全球首座钍基熔盐实验堆实现满功率运行!

这个消息一出来,西方那些所谓的科技强国都坐不住了。

要知道这项技术,连当年最先搞研究的美国都半途而废,如今中国却把它变成了现实,这可不是简单的技术突破,更是咱们国家科技实力的最好证明。

这钍基熔盐堆,比起传统的核反应堆,简直要先进太多了。

传统的铀基反应堆就像个 “高压锅”,时刻得提防压力过大出问题,福岛核事故就是前车之鉴。

而且核废料处理是个大难题,得封存上万年才能无害化,但咱们的钍基熔盐堆就不一样了,它在常压下运行,根本不用怕爆炸,就算出点小状况,熔盐会自动流入安全罐凝固,链式反应立刻停止,安全性大大提高。

更关键的是核废料问题,钍基堆产生的废料,只有铀基堆的万分之一,而且百年内就能衰变到安全水平,这可是从根本上解决了核污染的后顾之忧。

从资源角度看,咱们中国已探明的钍储量有 28.6 万吨,按目前的能源消耗算,够咱们用 2 万年。

一吨钍能发的电相当于 350 万吨煤,这就意味着,咱们的能源安全从此有了更可靠的保障。

而且传统的铀反应堆对水资源依赖大,只能建在海边,而钍基熔盐堆用空冷技术就行,特别适合在西北干旱地区推广,这对咱们国家能源布局来说太重要了。

可能有人会问,这么好的技术,咱们什么时候开始搞的?

其实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咱们就启动了 “728 工程”,里面就包含钍基熔盐堆的研究,只是当时条件有限没能深入。

真正系统性攻关是从 2011 年开始的,中科院启动了 “未来先进核裂变能 —— 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 专项,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但要想搞好这项研究,困难可不是一般的大。

首先就是材料问题,熔盐在高温下腐蚀性极强,普通金属进去没多久就烂掉了。

咱们的科研人员只能从零开始,一点点试验各种合金材料,光是抗腐蚀材料就测试了上百种。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团队花了七年时间,终于研发出能承受高温熔盐腐蚀的特种合金,现在关键材料已经全部实现国产化。

燃料循环技术更是难啃的硬骨头,要让钍在反应堆里高效转化成可用燃料,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化学过程,美国当年就是卡在这一步放弃的。

可咱们的科研人员非要迎难而上,建立了全新的燃料循环体系,2024 年成功完成首批加钍实验,实现了钍 - 铀转化,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份的成就。

整个项目前后有 700 多位科研人员参与,申请了 202 项发明专利,形成近 3000 篇技术报告,这背后是多少个日夜的钻研啊。

咱这次突破的战略意义可太大了,能源安全是国家命脉,有了钍基熔盐堆技术,咱们就能减少对化石能源和铀资源的依赖,在国际能源博弈中掌握主动权。

从环保角度看,这技术几乎零碳排放,对实现 “双碳” 目标作用巨大。

更重要的是,在第四代核电技术领域,咱们已经走在了世界最前面,这意味着未来的国际标准很可能由咱们来制定。

看看国际上的情况,美国上世纪 60 年代就搞过熔盐堆研究,后来因为觉得见效慢就停了,现在看到咱们成功了又想捡起来,2025 年才计划建示范堆,比咱们晚了整整一代。

印度一直宣称自己钍堆搞得好,建了 66 座所谓的钍燃料反应堆,可关键技术始终没突破。

这就是中国科研的定力,认准了方向就坚持下去,不搞急功近利那一套。

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到 2030 年后实现商业应用,咱们不仅能彻底解决能源安全问题,还能把这项技术推广到 “一带一路” 国家,让更多国家用上清洁安全的核能。

想象一下,西北戈壁上矗立着一座座熔盐堆,不仅供电还能制氢、供热,那时候咱们的能源结构、产业格局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英国有位材料学博士说:“如果中国允许我参加实验,我一定会马不停蹄地飞过去。”

这就是现如今,世界各国对中国科技的认可。

钍基熔盐堆这张国家名片,背后是几代科研人员的坚守,是国家战略的远见,更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写照。

在能源革命的赛道上,中国已经跑出了领先优势,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制度优势的体现。

咱们有理由相信,一个由中国引领的清洁能源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840
小斌斌说科技

小斌斌说科技

欢迎大家给我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