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为啥战旗方队给了“杨靖宇支队”10余秒特写?其实,这是对抗战历史认知的

任尔东西南北风 2025-09-04 11:23:13

九三阅兵,为啥战旗方队给了“杨靖宇支队”10余秒特写?其实,这是对抗战历史认知的重要修正,没有它就没有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因为这面战旗就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它不仅代表着过去的荣光,更昭示着未来的责任。 长期以来,中国人记忆中的抗战是8年,而这一概念就源自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的全面抗战。但历史研究表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实际长达14年。然后2017年,抗战历史就从8年改成了14年,并正式纳入全国中小学教科书。 这一变更绝非单纯的数字更改,而是对一段悲壮历史的重新发现。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人民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抵抗运动。 如果我们在九一八事变后揪退出东北不抵抗,那我们今天就没有底气将8年抗战改写为14年抗战。 他们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行军作战,渴饮雪、饿食树皮草根是常态,其艰苦程度堪称世界战争史之最。埃德加·斯诺曾在《西行漫记》中写道:“在世界战争史上,没有哪支军队像东北抗联这样,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坚持如此之久。” 当时,日军通过建立“集团部落”将东北老百姓赶到一起集中居住,走出部落必须要挂号,不许超过两小时,出远门只允许携带够本人食用的粮食,彻底切断东北人民与抗联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抗联官兵缺医少药,缺吃少穿,孤立无援。 据不完全统计,14年间,东北抗联牺牲师级以上指战员100余人,占抗联全部师以上干部半数以上,无名英烈更是不计其数。这无疑是人类军事史上最残酷的围困与反围困斗争,抗联战士用生命诠释了人类忍耐的极限。 杨靖宇将军,原名马尚德,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他受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 抗战时期,这支部队纵横长白山区,与日伪军展开千余次战斗。他们发展和壮大了南满抗日根据地,粉碎了日寇“统治东北”的企图,成为东北抗战的重要力量。 1940年2月,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五昼夜后,在濛江县(今吉林省靖宇县)壮烈牺牲。敌人好奇到底是什么让他坚持这么久,便残忍地剖开了他的腹部。但他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只有未能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 杨靖宇将军牺牲前,被上百日本人和伪军堵在小山坳里。但两边的小土山,他一个都翻不动,因为他已几天没吃东西,还发着烧,身下又是齐膝甚至齐腰的大雪。敌人上来几番劝降,只要他投降,马上就能吃饱穿暖,喝酒吃肉。 但杨靖宇将军的枪却一直响到了生命最后一刻。他让日本人看到,中国虽弱,却不乏忠勇之士。这种精神震慑比任何武器都有力量,为后续部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不久后全歼日本关东军,而退往苏联的抗联教导旅也跟随苏军打回了东北。同月,中共中央决定“抢占东北”,2万干部、10万战士出东北,东北抗日联军终于等来了关内的援军,等来了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194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东北抗日联军与挺进东北的部队合并,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这就是战功赫赫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最初的前身。 1946年2月13日,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发布命令:将原支队改为杨靖宇支队,以纪念抗日先烈。之后,他们战辽沈、围平津、过长江、定武汉、下广州、逼香港、解放海南岛,回师再战朝鲜半岛。 其实,只有强调十四年抗战才能真正体现中国人的血性和韧性,才能真正让中国二战战胜国的地位不可动摇。从日本侵华开始,每个地区都有人坚持抵抗,没有投降。我们是在与敌人的对抗和僵持中取得的胜利,战胜国地位毋庸置疑。 如今,在黑龙江,哈尔滨市、佳木斯市、牡丹江市、大庆市都有靖宇街,通河县有靖宇镇、靖宇村,哈尔滨有靖宇公园。许多县市的中心广场设有杨靖宇将军的雕像、纪念石碑,很多市县设有靖宇小学、靖宇中学。 这些遍布东北的“靖宇”之名,共同构筑了一张独特的红色文化地图。所以,那十余秒的特写镜头,承载的是十四年冰与火的苦难辉煌,是一座穿越时空的桥梁,连接着冰天雪地中孤军奋战的过去与繁荣昌盛的今天。 古希腊谚语说:“一个民族的未来取决于其对历史的记忆。”所以,杨靖宇支队的战旗在长安街上猎猎作响时,它诉说的不只是过去,更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底气。 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

0 阅读:70

猜你喜欢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尔东西南北风

金鱼记忆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