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出惊人!影帝梁家辉曾在节目上直言:我觉得香港人其实挺可悲的,被英国人统治了一百多年,在回归以前,我们这一辈人很缺乏对祖国的概念……[凝视] 梁家辉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陌生。他是银幕上的“千面影帝”,也是香港娱乐圈里公认的爱国艺人。 他曾在镜头前坦诚分享过一个观点:香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一百多年里,像他这样的一代人,对祖国的概念曾经非常模糊,这番话,出自一位经历殖民时期并亲历回归后巨大变化的资深演员之口,引人深思。 1984年,年仅26岁的梁家辉凭借在李翰祥导演的《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中饰演咸丰皇帝,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影帝。 这两部影片在北京拍摄,是梁家辉第一次深入接触内地,紫禁城的红墙黄瓦和厚重的历史让他深受震撼,他开始真正理解什么是华夏文明,这也成为他爱国情怀觉醒的重要时刻。 然而,正处于事业巅峰的他,因为到内地拍戏触怒了当时的台湾当局,台湾方面要求他写“悔过书”公开道歉,但梁家辉毅然拒绝,并直言:“我一个中国人在自家地盘拍戏有什么错?” 这份坚持让他遭遇了港台地区的联合封杀,一夜之间从影帝变成无戏可拍的“黑名单”演员,面对生存压力,这位新科影帝没有低头妥协。 他曾一度在铜锣湾摆地摊,售卖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有人认出他,他也不遮掩,坦然面对人生的起伏,他觉得靠劳动生活并不丢人,也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很多香港演员都面临类似的选择,但梁家辉选择了坚持,哪怕代价是事业的暂时中断。 梁家辉的爱国立场并非凭空而来,他成长于香港的殖民教育环境下,教室里悬挂的是英国女王画像,教科书里的中国历史往往止于鸦片战争。 这种教育导致许多香港同胞对祖国的认知模糊,甚至身份认同出现困惑,他坦言,这种背景下,香港社会确实存在认同感缺失的问题。 幸运的是,梁家辉在低谷期遇到了他的妻子江嘉年,当时是香港电台制作人的江嘉年,欣赏梁家辉的才华和骨气,不顾外界压力邀请他参与广播剧制作。 两人相濡以沫,携手度过难关,后来在多位电影人的努力下,封杀令逐渐松动,梁家辉凭借精湛的演技再次崛起,成为华语影坛举足轻重的演员。 从《黑金》到《寒战》,从《智取威虎山》到《长津湖》,梁家辉用一部部作品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参与监制的《长津湖》在香港也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为两地文化交流的佳话。 梁家辉不仅自己坚持爱国立场,也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他希望孩子们从小就能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为祖国的发展感到骄傲,避免成为“没有根的人”。 香港回归祖国时,梁家辉曾激动落泪,他亲眼见证了国家多年的发展变化,也看到了回归后香港与内地交流日益密切,香港同胞的国家认同感在不断增强。 从一个在殖民教育下成长的香港青年,到坚定的爱国艺人,梁家辉的转变反映了那一代香港人的心路历程,他们经历了迷茫、觉醒,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根。 今天,当我们回顾梁家辉的这段经历,或许能更好地理解香港回归的深层意义,这不仅是领土的回归,更是人心的归属。 从“借来的时间、借来的地方”到“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香港正在书写新的故事,而像梁家辉这样的艺人,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了解自己的根和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你觉得梁家辉当年的选择值得吗?在面临事业与原则的冲突时,你会如何选择?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说说你对文化认同和爱国情怀的理解。 信源: 观察者--《梁家辉:香港太畸形 无国家观是历史原因》2014.03.25
语出惊人!影帝梁家辉曾在节目上直言:我觉得香港人其实挺可悲的,被英国人统治了一百
优优谈过去
2025-09-04 10:41:02
0
阅读:1989
WF
他是好樣的
繁星四海
有些香港人以为他们是在英国治下发达的,如果不是大陆留给他这个唯一的窗口,他啥也不是!与其他小渔村没啥区别
坚持
我以为,渣渣辉
用户14xxx32
小编话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