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普京直接宣布“上合组织“已经具备了替代欧盟的能力! 普京的这一句话,犹如重磅炸弹,震动了整个国际格局。他不是在“试探”,更不是在“喊话”,而是明确宣告:上合组织已经具备了替代欧盟的能力。 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俄罗斯在经历了西方制裁、北约东扩、欧盟撕裂之后,给世界传递的一个全新信号——国际秩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一边是美欧主导的集团对外强加规则,连“贸易”都要夹杂着意识形态的对抗。 另一边,是以上合组织为代表的新兴多边合作机制,正在以一种更包容、更尊重各国主权的方式,重塑地区乃至全球的权力平衡。而中国,正是这场变革中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 就在中美第三轮会谈尚未落地、美国财长贝森特不断对华施压之际,普京以这番话为标志,揭开了新一轮地缘对抗的序幕。 这不仅关乎一个组织的壮大,更关乎世界未来的走向。中国自然不会无动于衷。 从今年6月开始,中美之间的经贸谈判被赋予了极高的关注度。美国一边试图争取中国放宽稀土出口,一边又不断以所谓的“二级制裁”相威胁。 贝森特在7月21日接受CNBC采访时的言论,彻底暴露了美国的两面手段:嘴上说合作,背后却准备加征100%的惩罚性关税。 这种手段并不新鲜。早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就频繁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对中国商品加税。 如今,特朗普卷土重来,贝森特的表态被外界解读为“B方案”的前奏,一旦中国不在地缘政治问题上站队,美国就要动用经济大棒。 可惜的是,这一套手法已经被看破。中方并没有因美方的施压而退缩。7月22日,中国代表团已经飞往德黑兰,与伊朗和俄罗斯展开三方会晤。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会谈,而是一场“战略协调”的开始。三国在伊核问题、能源合作、反制西方制裁等方面达成了诸多共识,其中一个最核心的信号是:不接受美国的单边制裁逻辑。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普京的表态显得格外具有分量。 上合组织不同于欧盟和北约。它不是一个以意识形态划线的集团,而是一个尊重多样性、强调主权平等的合作机制。 从中国、俄罗斯、伊朗,到印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上合组织成员国在文化、制度、宗教上差异巨大,却能在合作中保持平衡。 这正是它区别于欧盟的根本所在。欧盟内部看似一体,实则裂痕重重。 从英国脱欧开始,到匈牙利、波兰与布鲁塞尔的频繁龃龉,再到对乌克兰问题上的分裂意见,欧盟越来越像一个被强行绑在一起的联盟。 而这种“强绑定”的代价,就是成员国主权与利益被牺牲,换来“欧洲统一”的虚幻泡影。 相比之下,上合组织的运行更为灵活务实。没有过多的政治干涉,没有附加条件的合作协议,更多的是尊重和互利共赢。 普京的这番话,背后是俄罗斯近年来在外交上的全面转向。从被西方排斥到主动拥抱东方,俄罗斯正在将战略重心彻底东移。 而中国,作为上合组织的创始国和主导力量,自然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合作对象。实际上,这种趋势早已在经济层面体现出来。 中俄贸易额已经连续两年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能源合作尤为紧密。在西方对俄能源“围追堵截”的背景下,中国成为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最重要的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反制美国的经济霸凌,包括对稀土出口的合理管控、对不友好国家的贸易调整等。这是一种“温和但坚决”的态度。 而美国内部的混乱和反复,让人越来越看不清它真正想要什么。 从贝森特的表态可以看出,美国一方面又想从中国获得稀土、芯片、原材料,另一方面却不断炒作中国购买伊朗和俄罗斯石油的问题,甚至扬言要加征“二级关税”。 这种“又想要又怕失去”的心理,反映出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焦虑。 尤其是在中东问题上,美国已不再是那个能“一锤定音”的霸主。伊朗与中俄频繁会晤,英法德三国主动联系伊方,试图重启伊核协议谈判。 可伊朗的态度已经越来越强硬。7月25日,伊朗主动与英法德展开会谈,明确表示将继续捍卫自身的核权益。 中俄伊三方的合作,不再是“应对制裁”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新的战略联盟在悄然成形。 普京的宣布,不仅是对上合组织的肯定,也是对中俄伊这种新型多边合作的认可。这是一种超越冷战思维、突破传统阵营对抗的新型国际关系。 而美国的做法,仍停留在“谁不听话就制裁”的旧模式上。 贝森特试图通过关税威胁中国停止从伊朗和俄罗斯进口石油,这种强迫手段,不仅不会成功,反而会加速中国与更多国家的紧密合作。 中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被动应对的国家。面对外部压力,中国始终坚持自身的发展道路,积极拓展外交空间,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信息来源: 《普京:上合组织或将取代欧洲中心主义》——凤凰卫视
和中国谈妥!普京表态。炸了!真的炸了!普京前脚刚离开北京,后脚就甩出一句
【52评论】【224点赞】
shuxiatingyuxiayu
上合组织能替代欧盟?将来也许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