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华,中共解放军的一名团政委,1949年在金门战役中被俘,结果摇身一变成了“国

冰希祖宗 2025-09-04 09:50:44

陈利华,中共解放军的一名团政委,1949年在金门战役中被俘,结果摇身一变成了“国军伤兵”,一路从战俘营混进了台湾军政系统,他不仅活了下来,还活成了国民党保密局的上校,32年卧底,直到1981年因同乡举报被蒋经国下令枪决,这不是小说,这是真实发生在两岸对峙时期的一段秘史。

1949年秋天,解放军十兵团准备攻打金门,第28军82师253团是突击队,任务是抢占古宁头。

这是一次仓促发动的攻势,部队缺船少炮,海峡风高浪急,运送部队的渔船在海滩上搁浅。

登陆失败,打成肉搏,陈利华带队冲在最前线,身中两弹,倒在滩头,他醒来的时候,身边已经是一片焦土,炮声渐远,他脱下染血的军装,从尸堆里扒了件国军军服换上,混入了被俘人群。

在战俘营里,他装成一个叫“陈开中”的广东兵,说自己是兴宁人,少尉排长,受伤后失散。

那时候国民党刚撤到台湾,编制一团乱,没人能一一核查,战俘一批批被送到台湾南部的营区,他也跟着混进了去台的船队,他这才算从鬼门关捡回一条命。

到了台湾,他开始琢磨怎么继续活下去,他文化程度不低,又会写会讲,表现得特别“忠诚”。

1951年,他被选送去军校受训,毕业后分配进“保密局政战系统”当情报审查员。

这里是国民党最核心的保防机关,专门搞反情报、内查与反渗透,他这个“投诚过来的解放军”反倒成了查共产党的人。

他干得很上心,也确实能干,当时台湾政战系统要写很多内部文章,他动笔快,思路清,写了几篇关于心理战、游击战的文章,文章送上去,蒋经国点了头,还特意让人提拔他。

1958年,他挂上了上校军衔,成了保密局的“红人”,别人都以为他是靠笔杆子上位的,其实他心里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他没忘记自己是谁,他偷偷留着253团的党员证副本,用塑料纸包了放在贴身衣袋里。

每年10月27日,是金门登陆那天,他都一个人跑到山上烧点纸钱,算是给战死的兄弟们送点念想。

他在保密局里面如履薄冰,白天是反共上校,晚上一个人对着那张旧证发呆,他想过逃,但无处可逃,想过联系大陆,也找不到门路。

1970年代后期,他在台北碰到一个叫陈瑞林的老乡。这人原来是解放军,也是在金门被俘,后来投了国民党。

两人聊得投机,陈利华以为找到了可以托付的人,就写了一封密信,托他带去香港转交给内地,信里没明说,只是表达了想回大陆的愿望,并讲了自己的情况。

谁想到,这人转头就拿着信来敲诈,他拿陈利华的“真身份”当筹码,开口就要钱,一次比一次狠。

陈利华怕事败,拿出多年的积蓄给他封口,可钱总有花完的时候,陈瑞林最后直接去找了保密局,说掌握了一起“共谍案”。

1981年10月,陈利华被带走了,他没有狡辩,也没再演下去,在讯问室里说:“我是共产党员,没变过。”调查组吓了一跳,这么多年,这人居然一点痕迹没漏。

他在供词里说:“我只是等机会归队,不论将来是打过去,还是谈过去,我都会回去。”

报告一路送上去,蒋经国看了勃然大怒,保密局自己的上校,居然是共产党?而且整整潜伏了三十二年?他下了死命令:立刻处决,消息封锁,不得外泄。

1981年11月11日,陈利华在台北郊区一个看守所里被秘密枪决,没有公开审判,没有家属通知,也没有墓碑,他的骨灰被草草埋在公墓边缘的一角,只留下个代号。

多年以后,随着两岸交流慢慢解冻,这个案件才在内部史料中被提起,他的儿子陈启明从小在广东长大,后来查到线索,在1992年找到了父亲的埋骨之地,把骨灰接回老家安葬。

他带回来的那张党员证,也成了家族里唯一能证明这段历史的证物。

这个故事不是传说,也不是编出来的电影情节。

在台湾“国防部史政编译室”早期出版的《金门古宁头战役史实》以及后来两岸退役军人交流中的史料对比中,都有零散记载。

大陆学者在1990年代末开始整理相关资料,才逐渐拼出整张图。

陈利华这个名字早就在党史中被擦去,连带着253团那场惨败也少有人再提。

但他一个人,在敌营活了三十多年,不是为了荣华富贵,只是为了有一天能再穿回那件灰色军装。

0 阅读:97

猜你喜欢

冰希祖宗

冰希祖宗

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