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七年,徐乾学指使学生郭琇,上疏弹劾另一位学生纳兰性德的亲爹明珠。第二年,

吴仁朗说 2025-09-04 09:48:36

康熙二十七年,徐乾学指使学生郭琇,上疏弹劾另一位学生纳兰性德的亲爹明珠。第二年,郭琇又将高士奇拉下了马。而徐乾学先后依附于明党、索党,终于自成一派,横行朝野,开启了人臣之路。

康熙当皇帝那会儿,清朝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1661年登基,到1722年驾崩,这60多年,他忙着收拾内乱、对外扩张,把大清的江山打理得稳稳当当。但朝廷里可不消停,尤其是康熙中期,派系斗争那叫一个热闹。满族大员和汉族官员之间、不同旗籍之间,勾心斗角,谁都想在皇帝面前多刷点存在感。明珠和索额图就是两座大山,各拉一帮人马,互相掐架。这时候的徐乾学,就在这乱局里摸爬滚打,愣是混出了名堂。 先说徐乾学,1631年生,江苏昆山人,家里学问氛围浓厚,兄弟几个都挺有出息。他自己考中进士,进了翰林院,靠着文才混了个好名声。不过,这人野心不小,光写文章可满足不了他。明珠呢,满族镶黄旗出身,康熙的得力助手,官场上风头一时无两,但树大招风,也挡不住别人眼红。纳兰性德是明珠的儿子,文采出众,偏偏摊上徐乾学这么个老师,关系有点剪不断理还乱。郭琇,徐乾学的另一个学生,耿直得有点轴,专爱跟贪官对着干,算是徐手里的一个好棋子。高士奇,汉族出身,给康熙当过老师,脑子活泛,可惜也卷进了派系斗争。

康熙二十七年,也就是1688年,徐乾学开始放大招。当时明珠势头正盛,但索额图那帮人早就看他不顺眼,想找机会把他搞下去。徐乾学瞅准了风向,决定站队索党。他找到郭琇,递了个眼色:上书弹劾明珠。这事儿可不简单,毕竟明珠是纳兰性德的爹,而纳兰又是徐的学生,这关系网够乱的。郭琇倒也没含糊,直接列了明珠一堆罪名,比如贪污、任人唯亲、搞小圈子。康熙接到奏疏,眉头一皱,查了查,发现明珠确实有点问题,加上索党在旁边煽风点火,最后拍板把明珠撸了。明珠这棵大树倒了,徐乾学自然跟着沾光。 明珠倒台还没满一年,徐乾学又开始搞新动作。1689年,他把矛头对准了高士奇。这位老兄跟明珠关系不浅,属于同一派系的余党。徐乾学还是老套路,让郭琇出面弹劾,罪名差不多:贪污、滥用职权,外加几条模棱两可的小罪状。郭琇这人办事效率高,证据准备得也齐全,康熙一看,又是个不安分的,直接把高士奇也撤了。两连击,徐乾学把明珠这边的势力清得差不多了,朝堂上的风向也开始偏向他这边。

这两次弹劾,表面上是郭琇干的,实际上全是徐乾学在背后操盘。他用郭琇的正直当武器,自己躲在幕后,既得了实惠,又没脏了手。早年他跟明珠混得不错,后来见明珠势头不对,果断跳船投靠索额图。等明珠和高士奇都倒了,他觉得时机成熟,索性自立门户,拉起自己的小团队。徐乾学这人,脑子转得快,眼光也毒,看准了朝廷的派系斗争就是个大赌场,谁下注准谁赢。他一步步从边缘人物爬到核心,靠的就是这份算计。 但这路走得并不光彩。明珠怎么说也是纳兰性德的爹,徐乾学拿自己学生的老爹开刀,多少有点不地道。翻脸比翻书还快,先靠明党上位,又傍索党发迹,最后还把两边都甩了,这种操作在当时就招了不少骂声。有人说他聪明绝顶,有人说他没底线,评价两极分化得很。 徐乾学死于1694年,活了63岁,留下的东西不少。他编过书、写过文章,学问上确实有两把刷子。但一提到他的政治生涯,史书里就有点酸溜溜的味道。《清史稿》里说他“工心计”,这话听着可不是啥好词儿。跟同时期的其他大V比,比如陈廷敬那种老实干活的,徐乾学显得太油滑了点。他靠着玩派系、踩人上位,短期看是赚了,长远看却没落下啥好名声。有人说他这种人就是朝廷里的“搅屎棍”,哪儿乱他往哪儿钻。

0 阅读:87

猜你喜欢

吴仁朗说

吴仁朗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