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扎根美国100多年,大多数人不仅难以干过犹太人和昂撒人,甚至不如黑人,地位越来越低,更讽刺的是一些在美国出生的华裔,表现得像激进的对华鹰派!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数据会说话,美国华人群体的现状就像一张矛盾的报表:表面上高学历、高收入、守法遵纪,妥妥的“模范族裔”;翻到背面,政治代表寥寥无几,企业高管凤毛麟角,还得提防随时可能挨的仇恨犯罪。 这群体有多尴尬?企业里华人打工仔一抓一大把,但6.8%的高管比例连印度裔的一半都不到。 而投票站华人排队倒是不少,可真要统计政治献金,连零头都凑不齐,更别提国会山上,能为华人发声的议员屈指可数。 原因说来心酸。 华人社区就像一盘散沙,新移民嫌老移民守旧,老移民说新移民不懂规矩,南方人看不上北方人,大陆来的跟台湾来的互相看不顺眼。 一个选区能让四个华人候选人打得头破血流,最后便宜了别的族裔。 再看人家犹太裔,AIPAC这样的游说组织玩得溜,每年几百万美元的政治献金,精准投放到国会关键委员会。 印度裔更是聪明,既保住了文化根基,又在政商两界开疆拓土,就连黑人群体,靠着民权运动的遗产,在政治正确的风口上顺风翱翔。 华人偏偏卡在一个尴尬位置:混得再好,在主流眼里还是“永远的外国人”;再怎么努力,职场天花板总是比别人更低更硬。 有人说这是“模范少数族裔”的陷阱,表面是褒奖,实则成了华人发声、争取权益的无形枷锁。 最讽刺的是,部分在美出生的华裔为了证明自己“够美国”,竟然变成了反华急先锋,在涉华议题上比白人政客还要强硬。 但现实打了他们的脸,再怎么切割身份,主流社会该怎么看还是怎么看,反倒把自己搞得里外不是人。 近年来,这种尴尬处境更是雪上加霜。中美关系紧张,部分华人成了现成的替罪羊,一个哈佛大学的录取数据就说明问题:2024年亚裔录取率跌到12.7%,相同成绩的白人却能轻松入学。 而职场上,有实力的华人常常因为“身份敏感”被挡在核心决策圈外。 更扎心的是底层生存现状,别看硅谷、华尔街有华人精英,大多数华人还在餐馆、杂货店打工,有人背着8万美元的偷渡债,干十年黑工才能还清。 即便是合法移民,83%的H1B华人因为身份问题,连要求升职都不敢。 暴力事件频发更是让华人胆战心惊,七成华人承认遭遇过歧视,地铁站被推、街头被打已不是新闻,2021年亚特兰大枪击案的6名亚裔遇害者,刷新了所有人的恐惧底线。 对比其他少数族裔,华人的处境特别纠结,犹太人在媒体、金融、教育界都有话语权,印度裔靠着族群网络步步高升,黑人能用选票要政策。 偏偏华人既不会抱团,又不善发声,政治献金零散无力,社区内部还打得火热。 根子在哪?一方面是百年移民史留下的阴影,排华法案的创伤让华人习惯性地选择隐身、沉默。 而另一方面,身份认同的混乱让很多人左右为难:太“中国”不行,太“美国”也不对,结果越想融入,越被排斥。 现实很明白,在美国这个政治角力场,光靠埋头苦干是行不通的,没有选票影响力,没有系统性布局,华人就永远只能在社会边缘打转。 最关键的是,如何在保持文化根基的同时,学会用美国人听得懂的方式发声,这才是破解百年困局的关键。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以前印尼发生暴乱,头一个被洗劫目标是华人。他们借用华人挑起种族矛盾,来转移阶级矛
【197评论】【2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