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女翻译刘禄曾前去美国访问,期间在餐馆用餐。一位50多岁美国男人紧盯她看了20分钟,终于忍不住快步走上前来,一把抓住她的手...... 刘禄曾,那可是名门之后,但国家需要她,她二话不说就上战场了。大学学法律的她,英语倍儿溜,就成了志愿军的翻译。战场上那些专业术语,战俘们的挑衅,她一概不怵。她用她的专业和好心肠,愣是把一大票人都给征服了,其中就有伯特纳。这家伙在战俘营里病得不轻,是刘禄曾亲自找人给他看病,还耐心地跟他讲解政策,最后让他心服口服,还反过来帮她说话。 1953年,停战谈判一锤定音,刘禄曾作为翻译,亲眼见证了和平的到来。回国后,她继续干着翻译的老本行,一直到1979年,她又跑到美国去了。在餐馆里正跟同事吃饭呢,就感觉有个人眼睛跟探照灯似的,一直照着她。20分钟啊,眼睛都没眨一下。最后,这哥们儿终于忍不住,走过来就拽住了她的手,声音都哆嗦了:“您是不是去过朝鲜?姓刘不?”刘禄曾愣了一下,然后点头表示没错。那哥们儿立马眼泪哗哗的,好像一下子回到了那个又冷又温馨的战俘小窝。他抽抽搭搭地说出了自己的名字——伯特纳。那一刻,简直是穿越了时空的大拥抱,战场上的那点暖洋洋又回来了。 想当年,26年前,他俩在战场上不打不相识;26年后,和平日子里又能碰头。刘禄曾这姐们儿,肩膀不宽担子重,用好心肠把敌人都给暖化了,真是女中豪杰,杠杠的英雄。得给她点赞,也得给所有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大哥们点个大大的赞!
1975年,蒋刚咽气,比蒋经国只大12岁的宋美龄就想独揽大权,没想到,一向憨厚的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