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大概 200 万枚五铢钱,差不多 10 吨重。这货活着的时候基本没干什么正事儿,整天睡醒就是想着法子捞钱,这个昏字,用在他身上确实很贴切。 刘贺墓出土的时候,考古的人刚看见的时候也懵了,见过陪葬铜钱的,但多到这个份儿上,在汉墓里还是头一回。 考古队光是清理这些铜钱就折腾了小半年。那些钱全用麻绳串成串,一捆捆码在棺椁旁边,烂掉的绳子裹着铜绿,一摸一手黑。几个年轻队员开玩笑说:“这哪是陪葬品,简直是个汉代‘银行金库’。” 后来有人算过账,200 万枚五铢钱在西汉能买多少东西 —— 够买 3000 多石粮食,或者 1000 多匹布,养活一个百来人的村子能撑好几年。 但要说刘贺只知道捞钱,倒也有点片面。墓里除了铜钱,还挖出来几千件文物:有刻着儒家典籍的竹简,有编钟和古琴,甚至还有一套医疗器具。这说明他不是个光认钱的草包,至少受过正经贵族教育,还懂点礼乐医道。为啥会攒这么多钱?西汉的列侯本来就有封地收入,刘贺当过昌邑王,后来又做过皇帝(虽然只 27 天),手里的资源本来就比普通诸侯多。再说,汉代人讲究 “事死如事生”,陪葬品多未必就是 “贪财”,更像是当时的丧葬习俗。 后人骂他 “昏”,多半是跟着史书的调子走。他那 27 天皇帝生涯,其实是被权臣霍光给废了的,史书上写他 “荒淫无道”,说不定是胜利者的抹黑。要是真那么昏聩,墓里怎么会有那么多儒家典籍?反倒像是个想装 “文化人” 的贵族。 现在很多人看历史人物,总爱贴标签 ——“昏君” 就该一无是处,“明君” 就得完美无缺。可刘贺的墓告诉我们,人哪有那么简单。他可能爱钱,但也没耽误读书;可能政治上不成熟被废掉,但不能一棍子打死说他 “没干过正事儿”。这种非黑即白的评价,其实是把复杂的历史给简化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大概200万枚五铢钱,差不多10吨重。这货活着的时
海边观潮客
2025-09-03 23:38:14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