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前任总统阿罗约终于出面了。说话一句让菲律宾振奋的一句话:“西方解决国际冲突靠战争,而中国有东方之道。” 2025年8月的菲律宾,正被多重困境裹挟。经济上,通胀如影随形,2024年经常账户赤字扩大至GDP的4.2%,外汇储备仅能覆盖3.8个月进口需求;农业部门在台风“海神”袭击后损失惨重,大米价格同比上涨41%,民众生活成本陡增。 政治层面,家族斗争暗流涌动,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总统小马科斯过度聚焦南海争端,外交资源向安全议题倾斜,与中国这个主要经济伙伴的合作受阻,双边贸易额下降超10%,外国对菲投资承诺暴跌82%。 就在菲律宾陷入迷茫与焦虑之际,一位曾深刻影响中菲关系的政治人物——前总统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再次走入公众视野。 阿罗约的现身,是在博鳌亚洲论坛的会场。这座汇聚全球政商领袖的舞台,向来是思想碰撞的焦点。当她站上发言台,现场的目光瞬间聚焦。 这位曾15次访华、执政期间推动中菲关系迈入“黄金时代”的政治家,以一句“西方解决国际冲突靠战争,而中国有东方之道”,如惊雷般在会场炸响,更在菲律宾国内激起千层浪。 阿罗约的发言并非空穴来风。她以历史为镜,揭示西方模式的弊端。自美国建国240余年来,仅有16年未陷入战争,从伊拉克到阿富汗,从叙利亚到乌克兰,西方的军事干预屡屡引发地区动荡,留下满目疮痍。 以乌克兰危机为例,西方国家通过提供武器援助,非但未平息冲突,反而延长了战争持续时间,导致基础设施被毁、难民流离失所,地区经济陷入瘫痪。这种“以制裁换停火”的逻辑,本质上是将自身意志强加于人,最终只会加剧对抗,让问题更加复杂化。 反观中国,阿罗约用“东方之道”概括其解决国际冲突的智慧。这一理念的核心,是合作与共赢,而非对抗与征服。她以东盟国家为例,指出这些国家在处理边境争端时,首选坐下来谈判,协调共同开发资源,而非动用武力。 泰国与柬埔寨的边界争端,通过联合开发资源得以化解;柬埔寨与越南从冲突不断到经贸往来密切,正是将利益联结产生强大力量的明证。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东方之道”的生动实践。 从菲律宾的苏比克-克拉克铁路到马来西亚的东海岸铁路,从印尼的雅万高铁到老挝的中老铁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不仅带动了区域经济增长,更让各国在合作中增进信任,在共赢中实现和平。 阿罗约的发言,背后是她对菲律宾国情的深刻洞察。作为中等收入国家,菲律宾地处中美两大国之间,外交政策需在大国博弈中寻找平衡。她曾多次强调,菲律宾不想要战争,中国对菲律宾至关重要。 在她执政期间,中菲签署南海联合开发协议,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合作,菲律宾经济保持年均5%以上的增长,失业率降至历史低位。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她坚持务实主义、将经济发展放在首位的理念。 如今,阿罗约的发言如同一剂清醒剂,让菲律宾社会重新审视自身的外交选择。她提醒政府与民众,盲目追随西方的对抗路线,只会让菲律宾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最终损害国家利益。 相反,运用外交智慧寻求合作共赢,才能在大国博弈的缝隙中为自身争取安全与发展的空间。这种“东方之道”,不仅符合菲律宾的国情,更契合亚洲国家对和平与发展的共同追求。 阿罗约的发言,在国际社会也引发广泛关注。东盟秘书长和中国外交部均表示支持,认为对话在解决争端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这一表态,进一步印证了“东方之道”的普适性与生命力。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潮流。阿罗约的发言,正是对这一潮流的呼应与推动。 当阿罗约走下发言台,会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不仅是对她个人智慧的认可,更是对“东方之道”的期待。 对于菲律宾而言,阿罗约的发言或许是一个转折点,它让菲律宾社会意识到,在大国博弈的复杂局势中,合作与智慧远比对抗更有价值。未来,菲律宾能否走出困境,实现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或许正取决于它能否真正理解并践行“东方之道”。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菲律宾没有受邀参加中国9.3活动!鉴于菲律宾在南海对中国发起频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