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人奇怪,二战的时候,日本人都没打下中国,怎么会去轰炸美军的珍珠港,难道日本没有一个明白人?答案很讽刺:日本海军大部分人都知道日本打不过美国佬。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很多人都会产生疑问,日本在二战期间连中国都没有彻底打下来,为什么还敢去挑衅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甚至发动偷袭珍珠港? 难道当时的日本没有一个清醒的人站出来吗?讽刺的是,日本海军内部其实有不少人比谁都明白,日本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但他们却被裹挟着走上了一条明知不归的道路。 日本原本设想侵华战争能够速战速决,几个月之内便迫使中国屈服,从而掠夺资源支撑其扩张计划,可现实却是另一番景象。中国军民的抵抗出乎意料地顽强,正面战场的血战与敌后游击战形成合力,打破了日本的算盘。 战线越拉越长,日军兵力被分散在辽阔的地域上,后勤供应日益吃紧。中国地域广阔,农村和山区始终掌握在中国人手中,日军只能控制部分交通要道与城市,根本无法真正统治如此庞大的国土。战争拖成了消耗战,日本不得不不断加大投入,军费和物资如同被倒进无底洞般迅速消耗。 资源困境逐渐成为日本最致命的问题。日本本就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石油、钢铁严重依赖进口。 起初他们还能从美国和东南亚市场获得补给,但随着侵华战争的残酷进行,美国逐渐收紧了对日物资出口,直到1941年全面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切断石油和钢铁供应。 此举几乎掐断了日本战争机器的命脉。日本的石油储备最多只能维持一年多,若不能找到新的来源,庞大的舰队和航空兵都将成为摆设。 正是在这种局面下,日本高层产生了典型的赌徒心理。与其被困死在中国战场,不如冒险突围,先夺取东南亚丰富的石油与橡胶,再谋图转身应对其他强国。 然而问题在于,东南亚的殖民地大多属于美国和英国。要想染指那里,就必须与英美正面冲突。尤其是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力量驻扎在珍珠港,成为日本心头的一块巨石。 陆军强硬派认为,如果不先设法重创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日本的“南进”战略根本无法实施。于是一场前途未卜的冒险逐渐被推上了议事日程。 在海军内部,其实有不少清醒的头脑。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曾长期在美国工作,他对美国的工业实力有深刻的认识。他很早就对同僚指出,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数倍,石油更是几十倍,航空母舰和军机的生产速度不是日本能比拟的。 他一再警告。对美开战必败。甚至在制定偷袭珍珠港计划时,他就断言,日本即使赢得一时,也只能支撑一年左右。可是在当时军国主义极端化的氛围中,理性声音根本无力阻止战争的推进。陆军的强势和整个体制的疯狂,迫使海军不得不接受现实,去执行一场他们并不看好的计划。 珍珠港的偷袭本质上是日本的一次豪赌。他们调动数百架飞机,企图在短时间内瘫痪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为夺取菲律宾和东南亚油田赢得宝贵的几个月。最初的战果看似辉煌,美军多艘战列舰受损,但关键的航空母舰却并未在港口,未能被摧毁。 更为致命的是,日本本以为一次打击能削弱美国的意志,迫使其退让,然而美国却因珍珠港事件迅速摆脱孤立主义情绪,全力投入战争。短短几年间,美国开动庞大的工业机器,建立起令日本绝望的生产能力。战舰、飞机如同流水般不断下水,海上力量的对比彻底逆转。 事实证明,再精巧的战术也无法挽救错误的战略。中国战场的持久战已经让日本元气大伤,资源困境更是使其进退维谷。偷袭珍珠港不仅没有让他们解脱,反而引来一个比他们更为庞大和可怕的对手。最终的结局众所周知:原子弹轰炸、苏联出兵、日本全面投降。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这些国家为什么都不来?坏土豆的分析非常有道理。纪念时间不同,投降的对象也不同。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