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到中国曾经的一些过往,对印度的现状就有点笑不出来了。 视频中,印度古吉拉特邦耗资 8000 亿卢比的阿姆利则-贾姆讷格尔高速公路,很明显就是“豆腐渣工程”。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都有一层厚厚的混凝土,可视频可的高速公路的混凝土层薄得像一张纸。 一开始看着是想笑的,毕竟“豆腐渣工程”这个词我们也不陌生。但转念一想,中国当年也不是没经历过类似的事情。 1998年,长江流域那场洪灾,江西九江的长江大堤被冲垮了,曾经被人信誓旦旦称为“固若金汤”的大堤,结果在洪水面前不堪一击。 当时的总理朱镕基亲自赶到现场,现场怒斥“豆腐渣工程”四个字,从那以后,全国人都知道,这四个字,不只是批评,更是一种警钟。 所以今天看到印度的高速公路出问题,虽然直觉是想笑,但回想自己当年的经历,就笑不太出来了。毕竟,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工程质量出问题几乎是“通病”。 制度不完善,监管跟不上,地方官员为了争速度赶进度,施工队能省就省,最后出来的成品就可能是这种“不堪一撬”的结果。 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未必全是坏事。中国当年之所以能从豆腐渣走到高铁出海,靠的不是一味嘲笑谁,而是敢于承认问题、解决问题。 朱镕基那一声怒斥之后,中国的工程质量监管被提上了议程,标准逐渐完善,质量才一天天硬起来了。 那现在再看印度的这条高速,问题确实明显,但也未必说明印度没希望。就像中国当年的“豆腐渣”没挡住我们今天修出港珠澳大桥一样,印度如果真想改,也不是做不到。 不过问题在于,印度有没有这个决心和能力,能不能从“笑话”里走出来,这还真不好说。 从目前看,印度的情况比当年的中国复杂得多。一个是人口压力巨大,另一个是体制上很难形成统一意志。更麻烦的是,印度在对外战略上,对中国从来都不是善意的。 翻看这几年印度的外交和军事动作,几乎处处都在和中国“对着干”。 有时候看着像美国的“马前卒”,有时候又像是在拉拢日本、澳大利亚搞什么“印太联盟”,这种战略姿态,说是“骨子里敌意”也不为过。 所以站在中国的角度,面对印度这样的邻国,确实不能掉以轻心。有的人可能觉得印度现在还在修“纸片高速”,离中国差得远着呢,不足为惧。 但要知道,中国崛起也不过是这三十年的事。如果印度真有朝一日把工业化搞起来,别说8000亿卢比,就是8万亿也不是没可能。 现在印度人口已经超过中国,未来几十年内突破20亿并非天方夜谭,而中国因为少子化趋势,人口可能回落到10亿以内。 到那一天,一个人口是你两倍的国家,一旦产业链也成型,制造能力也上来了,带来的压迫感是现在想不到的。 更警醒的是,印度正在努力对接西方的产业转移,虽然现在大部分还停留在口号阶段,但很多外资企业已经在试水。 如果中国这边掉以轻心,甚至在技术转让、产业合作上给印度“帮了忙”,那未来就可能是自己亲手“喂大”了一个潜在对手。 所以,对于印度现在的“豆腐渣”,我们该怎么看?不是嘲笑,也不是怜悯,更不是掉以轻心。 它是一个提醒,一个镜子,一方面提醒我们自己别旧病复发,另一方面也要看清楚对手的发展路径。 发展是有代价的,错误也是一种成长。但成长之后的对手,往往更难对付。如果今天我们只是嘲笑印度的工程质量,明天可能就要面对它产业崛起后的竞争压力。 所以,这条高速公路到底修得怎么样,其实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从这条路开始,印度会不会走上真正的工业化道路。 如果走上去了,那些今天看起来像“笑话”的事,就会变成“过去时”;如果走不上去,中国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地缘博弈从来不看你有没有笑点,而是看你有没有准备。 信息来源: 《「百个瞬间说百年」1998,“誓与大堤共存亡”》——新华网
同意…贝雷帽让这张脸变得更有趣了💖
【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