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为何早早驾崩?光绪的命运,从四岁那年就注定了。1875年,同治帝无后而终,慈禧为了继续掌权,跳过"溥"字辈,将自己的侄子兼外甥载湉过继为帝。入宫那天,醇亲王奕譞抱着年幼的儿子痛哭,他太清楚这位寡嫂的手段,她要的不是一个君主,而是一个听话的傀儡。 慈禧对光绪的教育,处处透着控制。她切断了光绪与亲生父母的联系,让帝师翁同龢专讲孝道,动辄以"罚跪"惩戒,甚至吃饭都不许吃饱。久而久之,光绪养成了矛盾的性格:对下人暴躁易怒,见了慈禧却浑身战栗。翁同龢在日记里忧心忡忡地写下"圣性如此,令人恐惧",却无力改变这一切。 19岁那年,光绪大婚,皇后是慈禧的侄女叶赫那拉・静芬。这位皇后与其说是妻子,不如说是慈禧安插的眼线。光绪真正喜欢的是活泼聪慧的珍妃,可这份感情成了奢望。1900年,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慈禧西逃前,竟以"干预朝政"为由,将珍妃推入井中。光绪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却只换来慈禧冷漠的眼神。那一刻,他眼中的光彻底熄灭了。 亲政后的光绪,曾三次试图挣脱束缚。甲午战争中,他力主迎战却惨败;戊戌变法时,他在103天里颁布286道谕旨,想革新图强,却因袁世凯告密而被囚瀛台;庚子之变,他主张议和,却眼睁睁看着珍妃惨死。十年囚禁生涯,他像个精致的囚徒,每天穿着朝服陪慈禧接受朝拜,却一言不发,下朝后便被带回瀛台,对着四壁发呆。 1908年10月,光绪的身体急转直下。据清宫脉案记载,他自幼体弱,患有遗精症二十余年,中年后又添了肺结核、神经官能症等痼疾。可负责诊治的医生屈桂庭却在回忆录里写道:光绪死前三天"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面色发黑,舌呈焦黄,与往日病症截然不同。 更可疑的是入殓过程。按祖制,皇帝驾崩后需由内务府操办,供王公大臣凭吊。可光绪的遗体却由太监匆匆装殓,许多重臣都没见过他最后一面。官方说法与民间传闻的矛盾,让"谋杀说"在百年间流传不息。有人说是袁世凯怕光绪复位报复,有人猜测是李莲英为自保下毒,但更多疑点指向了慈禧。 早在1904年,外务部右侍郎伍廷芳就曾对日本公使透露:"太后驾崩之日,便是皇上祸起之时。"而光绪的起居注官恽毓鼎则在《崇陵传信录》中记载,慈禧病重时听闻光绪面露喜色,怒不可遏地说:"我不能先尔死!"这些蛛丝马迹,都为这场死亡蒙上了阴谋的阴影。 2008年,"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启动。专家们对光绪的头发、衣物进行了精密检测,结果令人震惊:他头发中的砷含量高达2404毫克/克,是正常人的17000倍,远超致死量。衣物检测进一步显示,胃肠部位的砷含量异常集中,排除了环境沾染的可能。 结论无可辩驳:光绪帝系急性胃肠型砒霜中毒身亡。而最有动机和能力下手的,唯有慈禧。她在病危之际,命人将掺了砒霜的酸奶送进瀛台。礼部尚书溥良曾亲眼目睹太监端着盖碗从乐寿堂走出,送后不久,光绪便驾崩了。 这位掌控大清半个世纪的女人,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愿放手。她怕自己死后,光绪会推翻她的统治,清算她的过错,于是用最狠毒的方式,将光绪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8岁。22小时后,慈禧咽下最后一口气,临终前立3岁的溥仪为帝,试图将权力牢牢锁在自己搭建的框架里。
学了下古埃及文字,破解太难太牛了,之前有不少误解。其实英文拉丁文起源于古埃及文字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