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解读 2021年10月29日,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舰载战斗机J-35在沈阳XX机场首飞成功。
2025年9月3日,歼-35将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
歼-35的到来预示着全球海军航空力量格局将迎来一次重大转变,这款战机采用了独特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中国以往陆基战斗机优先的惯例,歼-35以海军为中心的发展路径,是国家战略需求与技术进步共同推动的结果,旨在大幅提升中国海洋军事实力,并挑战现有全球空中优势。歼-35的研发和生产,必须与中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的建造和海试进度保持同步,福建舰是承载着在大洋上抗衡福特级、压制尼米兹级航母的重任,是中国海军走向远洋的关键保障,歼-35是福建舰搭载的主要作战武器,它的及时到位对航母形成战力至关重要,至于命名规则明确体现了“舰载优先”的策略,舰载型被命名为歼-35,没有后缀,而空军型则称为歼-35A,这清楚表明歼-35是原始的基础型号,歼-35A是其衍生型号(个人猜测),这种命名方式与实际的开发和装备顺序一致,空军的歼-35A确实晚于海军的歼-35,在我军战机序列中,这种优先顺序并非没有先例,例如,歼轰-7舰载型先行装备部队,随后才有歼轰-7A空军型投入量产。今年7月,歼-35的生产线首次公开曝光,这标志着其已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随后最近亮相的歼-35量产涂装机表明,歼-35已经投入批量生产。
沈飞计划于2025年新建的28万平方米厂房及脉动生产线,将支持双版本同步大规模生产,可以确定的是歼-35的量产优先于歼-35A,优先发展舰载型,并在此基础上衍生陆基空军型,此外,歼-35还需要进行防潮、防腐、防高温等极端环境适应性设计,更重要的是,所有这些改造都不能影响其隐身能力,尤其是在极端环境下需保证吸波涂料的性能,歼-35的“后发优势”体现在能够吸取教训,避免国外机型在研发过程中踩过的坑,可以肯定地说,歼-35的综合性能已能压制美军的F-35B/C型。
歼-35的出现代表着国内第一次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完成了多种型号的更换,具有里程碑式的象征意义,相比于歼-20显得平平无奇的歼-35,其最大的优势就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装备数量多,歼-35在战略规划、发展模式和技术实现上都展现了创新,堪称海军航空领域里程碑式的成就,它的全面部署将显著提升国家国防实力,增强远洋力量投射能力,并对全球海军航空力量的未来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关注我九三看更多 190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