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正在犯下滔天大错!新加坡外交家马凯硕说亚洲国家眼看中国被西方打压却保持沉默,这是个巨大错误。 新加坡前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凯硕在最新演讲中直言不讳:亚洲国家对中国遭受西方打压保持沉默是战略性失误,这种短视行为将损害亚洲整体利益。 新加坡著名外交家、前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凯硕在2025年9月举行的亚洲未来峰会上发表重磅演讲,指出亚洲国家在中国与西方博弈中保持中立的态度存在严重战略误判。 这位著有《亚洲人会思考吗?》的资深外交家以直率敢言著称,他列举大量数据证明中国与亚洲国家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警告若亚洲国家不改变当前沉默姿态,将面临不可挽回的地缘政治损失。 经济依存度的现实考量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2025年最新报告,中国已连续17年保持亚洲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达8.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远超东盟与美国贸易额的3.2万亿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截至2025年6月,中国在东盟国家累计投资额超过4800亿美元,建设了包括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56个重大基建项目。 这些项目为当地创造超过120万个就业岗位,显著改善了区域联通水平。相比之下,美国"印太经济框架"承诺的投资额仅相当于中国的三分之一,且多数项目尚未落地。 马凯硕特别提到亚洲国家在安全领域的矛盾心理。一方面继续依赖美国提供的安全保护,另一方面又需要中国带来的经济机遇。 这种"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二元战略在当今地缘政治环境下越来越难以维持。美国海军第七舰队2025年在南海开展"自由航行"行动达28次,较2024年增加40%,导致地区紧张局势升级。 而中国与东盟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2025年已举行三轮首席谈判代表会议,在海上联合搜救、油气合作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语言学习趋势最能反映文化影响力变化,2025年东南亚国家中文学习者人数突破3200万,较2020年增长150%,而英语学习者增长率仅为18%。 泰国、马来西亚已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越南计划在2026年前在20所高校开设中文专业。中国高校的亚洲留学生比例从2015年的32%升至2025年的58%,同期美国高校的亚洲留学生比例从62%降至41%。这种人文交流的深化正在改变亚洲国家对华认知。 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华为帮助泰国建成东南亚首个5G智慧港口,阿里巴巴与马来西亚合作开发数字自由贸易区,腾讯在印尼推出本地化移动支付平台。 这些合作项目使亚洲国家享受到数字经济发展红利。2024年中国与东盟数字贸易额达2.8万亿元,同比增长22%,显著高于全球平均增速。 美国虽然推出"数字亚洲计划",但因其技术标准封闭、数据本地化要求严苛,在亚洲市场接受度有限。 马凯硕强调,现行国际规则体系仍由西方主导,未能充分反映亚洲国家利益,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中,亚洲国家整体投票权仅占25%,与其对全球经济增长60%的贡献率严重不符。 世界贸易组织的特殊与差别待遇条款执行不力,发达国家农业补贴规模是发展中国家的8倍。这种系统性不公正是亚洲国家应该共同关切的议题。中国推动的金砖国家扩容、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等举措,为改革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新选择。 马凯硕引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当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助方案附加严苛条件,导致接受援助的印尼、泰国等国经济大幅萎缩。 而2020年疫情期间,中国通过双边渠道向东南亚国家提供抗疫援助,没有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这种对比凸显了不同合作模式的本质差异。他建议亚洲国家建立更紧密的协调机制,在重大国际议题上形成共同立场,避免被各个击破。 新加坡外交家的警告值得亚洲各国深思。在全球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亚洲国家需要超越短期博弈思维,从长远战略利益出发审视对华关系。 中国的发展为亚洲带来的是机遇而非挑战,合作共赢才是符合地区利益的最优选择。随着亚洲国家自信心的提升和协调机制的完善,亚洲声音必将在国际舞台上得到更多重视,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作出贡献。
和各国谈妥,永不为敌9月1日上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会议在天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