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号,美国方面已经确定,美国驻华新任大使不会出席9月3号的阅兵相关活动。而有趣的是,就在大半个月前,美国驻日本的大使却出席了原子弹爆炸的纪念活动。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历史与现实的认知分裂呢? 要弄明白美国这波操作里的门道,还得从二战那本老账翻起。七十多年前,法西斯在全球烧杀抢掠,那会儿中国和美国可是实打实的战友,胳膊挽着胳膊扛着反法西斯的大旗往前冲。 在亚洲这边,中国军民咬着牙打了十四年持久战,把日本陆军的主力死死拖在中国战场,让他们没法腾出手去太平洋那边添乱,这可是给美国帮了天大的忙。 美国也没闲着,滇缅公路上一趟趟运物资,驼峰航线上一架架送装备,中美飞行员一起开着飞机在崇山峻岭里穿梭,多少人把命丢在那儿,就为了把侵略者赶回老家去。 9月3号的阅兵,纪念的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胜利,是咱和美国当年一起跟日本军国主义硬刚的铁证。 按说美国来参加,既是尊重历史,也是缅怀当年一起流血的兄弟,可它偏不,非要把这条路走歪了。 转头再看大半个月前,美国驻日本的大使倒是乐呵呵地去参加了原子弹爆炸纪念活动,这就有意思了——同样是二战相关的纪念,一边是并肩作战的盟友纪念胜利,它避之不及;另一边是对曾经的敌人表达“关切”,它倒是跑得挺勤快。 这背后藏着的,其实是美国对历史的选择性失忆,或者说,是它根据现实利益给历史改了剧本。当年太平洋战场上,美国和日本打得你死我活,广岛长崎的原子弹,本是反法西斯战争的收尾动作,是对日本军国主义拒不投降的回应。 可现在呢?美国驻日大使去参加纪念活动,明着是缅怀遇难者,暗地里更像是在给日本递信号:“你看,咱现在是盟友,过去那点事儿就别往心里去了。”这种姿态,哪还有半点当年痛击法西斯的决绝? 再看看对中国这边,9月3号的阅兵,本质上是在提醒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是某一个国家的独角戏,东方主战场的牺牲和贡献不能被抹去。中国军民付出的三千五百万伤亡,那些在平型关、在台儿庄、在滇缅公路上流淌的鲜血,都是二战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美国驻华大使不来,说白了就是不想承认这段共同战斗的历史,不想正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里的分量。它更愿意把当年的盟友关系,当成一段可以随意切割的过往,只留下对自己有利的部分。 这种认知分裂,说到底是现实利益在作祟。现在美国把中国当成了竞争对手,就下意识地想淡化当年的同盟情谊,好像不提那段历史,就能抹去中国在二战里的贡献,就能让自己在亚太的布局更顺理成章。可它忘了,历史不是橡皮泥,想捏成什么样就捏成什么样。当年中美飞行员在驼峰航线上用生命铺就的通道,那些刻在纪念碑上的名字,都在清清楚楚地诉说着谁是战友,谁是敌人。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在日本纪念原子弹爆炸,摆出一副“和平卫士”的样子,一边却对中国纪念反法西斯胜利的活动冷眼旁观。这哪里是尊重历史?分明是把历史当成了服务于现实政治的工具。需要拉拢日本的时候,就提提原子弹带来的“创伤”;需要打压中国的时候,就对共同的胜利纪念日视而不见。这种翻来覆去的操作,只会让人看清楚,它所谓的“历史观”,其实早就被现实利益绑架了。 说到底,这种分裂的背后,是对历史的不诚实。二战的胜利,是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共同拼出来的,少了任何一个战场的贡献,都可能不是今天的结局。 美国刻意在这两个纪念活动上摆出截然不同的姿态,表面上是外交选择,骨子里却是对历史的矮化和扭曲。它大概以为这样能巩固自己在亚太的地位,却忘了历史的重量从来不是靠回避就能减轻的。那些被刻意忽略的过往,迟早会变成一面镜子,照出这种认知分裂背后的短视和狭隘。
美国100%是中国的对手? 中国九三阅兵,日本选择捣乱,美国配合日本给中国添
【5评论】【13点赞】
用户15xxx29
美国,日本,一个没有历史,一个想抹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