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举正教授为什么能够获邀观礼九三大阅兵?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苑举正是这几年才在大陆红起来的台湾名嘴,他最大的特点是从不随风飘动,立场非常坚定,就是认定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国的山东人,就是认定两岸应该统一。 我觉得苑举正教授这次能够获邀,与他长期以来致力于两岸和平发展和坚定的立场分不开,大家认为呢? 2015年那场阅兵,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重要活动。 那天,天安门前聚集了各界代表,包括不少来自台岛的学者、名流。苑举正能作为台岛地区学者代表出现在观礼台上,本身就说明了他在两岸交流、历史研究领域有着被认可的地位。 这背后不是一朝一夕的能量积累,而是他常年坚持传递正面声音,不断推动两岸沟通的结果。 说到抗战历史这个话题,台岛地区一直有各种声音,有的人强调国民党军队的作用,有的人则把功劳分得很细。 但苑举正的看法很简单,他一直认为抗战胜利是所有中国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不管是大陆、台岛,还是海外华人,大家都在那场民族危难里有过贡献。 面对一些把历史问题拉扯成政治对立的言论,苑举正总是坚持用事实说话,强调民族团结和历史认同。 这种观点不仅在大陆有共鸣,实际上对于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再看台岛地区这些年的舆论氛围,说实话,能像苑教授这样坚定表达中国认同的人并不多见。 很多学者、评论员碍于环境,说话总是拐弯抹角,很少有人敢把自己的真实想法亮出来。 但苑举正一直没有改变自己的态度,无论外界怎么变,他都坚持讲自己认同的事实。 这种“刚正”的性格,让他在台岛舆论场上显得格外突出,也让大陆观众对他有很高的认可度。 还有一点不能忽略,苑举正不仅仅是单纯说说而已,他在台岛地区学界、媒体界都有一定影响力。 他多次受邀参加大陆举办的各种两岸交流活动,无论是学术研讨还是民间座谈,他都愿意积极参与。 每到交流场合,他都能用很生活化的语言,把复杂的历史和现实问题讲得明明白白。 他反对对立,反对空喊口号,更希望大家能坐下来,坦诚交流。这种“说人话、讲实话”的风格,也让他在两岸青年中有不少粉丝。 苑举正自己其实也很清楚,他能有今天的影响力,并不是靠哪一场节目、哪一次发言就能一蹴而就的。 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推动两岸沟通。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日常交流,他都坚持客观、理性的态度,不喜欢把问题复杂化。 他经常说,两岸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大家终归是同根同源,有太多共同的历史和情感需要去正视。 讲到这里,其实答案已经很清楚了。苑举正之所以能被邀请去参加九·三大阅兵,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的立场和坚持。他没有因为环境变化而动摇,没有为了名利去说违心的话。 他用自己的方式,始终坚持中国认同,积极推动两岸和平交流。这种人,不管在哪儿都值得尊重,也自然会被官方认可。 阅兵观礼不只是一次荣誉,更是对他多年努力和坚持的肯定。
台湾学者苑举正已经北京参加九三阅兵来了,之前很悲痛的表达:65岁的自己还搞不清楚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