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三野副司令粟裕进京公干,偶遇情报部部长李克农。李部长跑着上前,问:“粟裕同志,你别瞒我了,我儿子是不是牺牲在前线了?” 李克农1899年出生在安徽巢县一个普通人家,从小接触进步思想。1919年他投身五四运动,在安庆当学生领袖,组织大家上街游行,高举标语表达不满。1920年他办报纸副刊,写文章宣传新理念,推动社会变革。1925年创办学校,向学生传授革命知识。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芜湖搞地下活动,国民党追捕时他转移到上海,继续情报工作。1928年在上海区委忙碌,晚上处理文件。1929年潜入国民党特务机构,收集情报。1931年顾顺章出事后,他紧急转移同志,确保安全。 抗日战争爆发,李克农领导情报系统,在延安指挥,布置任务获取日伪军信息。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组织营救,派人突破封锁。解放战争中任社会部部长,提供关键情报支持三大战役,审阅报告标注重点。1948年夏,他指导东北情报配合辽沈战役,强调研究敌情。新中国成立后,任外交部副部长和情报部部长,处理外交情报事务。 李伦是李克农小儿子,1927年10月生于南京客栈,那时母亲赵瑛怀孕时江边传递消息。1933年在上海法租界,6岁学辨识暗号。1941年14岁加入新四军,用德语破译敌电。反扫荡中护送伤员藏山洞7天,分发草根维持生命,用刀刻毛泽东著作。1949年22岁任炮兵连长,指挥榴弹炮击退英国紫石英号军舰,确保渡江通道。1947年初他独自去鲁中找华东野战军,粟裕接见后安排他工作。 粟裕1907年生于湖南会同,1927年入党,参与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指挥华东野战军,济南战役后部队调整,他处理俘虏兵事宜。1949年指挥上海战役,任军管会副主任。淮海战役中,他总结部队情况,强调重装备作用。1948年10月济南战役到1949年1月陈官庄战斗,部队伤亡大,但靠补充维持战斗力。 1950年粟裕进京公干,偶遇李克农,后者上前追问儿子李伦是否在前线牺牲。这事发生在军委大院,深秋时节。李克农当时眼睛布满红丝,抓住粟裕臂膀追问。粟裕扶住他,回想三个月前华东野战军整编时见过李伦,那年轻人眉眼像李克农,在炮兵阵地忙碌。粟裕提到李伦名字,李克农瞳孔收缩,肩膀下沉。粟裕补充说作战部前阵子提过运输线上有个机灵小伙,李克农转过身肩头抖动,挥手止住卫兵。 李克农灰白鬓角在夕阳下显疲惫,他力道大得让粟裕一怔。两人站在青砖甬道上,叶子落在肩头。李克农声音发颤,喉结滚动,说不出牺牲二字。粟裕赶紧安抚,说李伦还在忙碌。李克农军装肩线塌陷,像卸下重担。这次偶遇源于李克农久无儿子消息,担心战事激烈。李伦当时刚参加渡江战役,立功保障通道,但战线拉长,信息不畅。李克农作为情报部长,见惯生死,但对儿子事格外牵挂。 粟裕作为三野副司令,了解前线情况,他确认李伦平安。李克农背过身,肩头起伏,远处警卫停步。这件事反映战争年代家人分离的常态,李克农虽领导情报,却难及时知晓儿子安危。粟裕后来翻战报,见李伦在英模名单,记述击退英舰事迹。 粟裕当晚去总参招待所,翻阅战报,在渡江战役英模名录找到李伦名字,记述率部保障通道。他打电话给华东野战军前指,接线员说李伦在江防巡查。粟裕指示把李伦叫来发电报。三天后李克农桌上出现家书,信封画小人敬礼,纸张皱巴巴带硝烟味。信中李伦写近日转战皖南,经父亲当年脱险处,江岸芦苇如浪。李克农读到这起身去窗前,秘书添水七次,他没喝一口。 1952年李伦参加抗美援朝,在上甘岭战役教战士识字,用缴获军刀柄刻保家卫国四字。志愿军15军在上甘岭守卫,经历43天激战,伤亡1.15万人。整个抗美援朝志愿军伤亡大,但击退联合国军。那封家书和军刀现陈列军事博物馆,玻璃映出参观者身影,信纸泛黄旁是刀柄。 李伦在渡江战役指挥20门榴弹炮齐射,江面浪花翻腾。抗美援朝中志愿军第一次战役歼敌1.58万人,把敌从鸭绿江赶到清川江以南。第二战役西线歼敌2.3万人,东线1.3万人。整个战争志愿军牺牲19.7万人。李克农继续情报工作,支持战役。李伦从12岁参军,当勤务兵见习报务员,1942年随父去延安,后加入华野。
1950年,三野副司令粟裕进京公干,偶遇情报部部长李克农。李部长跑着上前,问:“
阳光少年万德努
2025-09-01 15:52:46
0
阅读: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