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业要完了?”因为特朗普的命令,现在很多买家都将订单下到了日本,有人说以后我们的造船业会进入寒冬时期,但是我觉得,这只是暂时的,如果美国坚持,最终只会两败俱伤。 今年4月特朗普签的行政命令里写着,中国船每次靠港最多要交150万美元,后来因为航运公司吵得厉害,改成了浮动费率,但本质还是想把中国船挤出美国市场。这招刚出来时确实有点效果,有些船东怕麻烦,把几艘邮轮的订单转到了日本和韩国,一时间"中国造船要完"的说法传得挺凶。 但行内人都知道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就拿最常见的集装箱船来说,中国造的15000TEU船报价比韩国低一成,比日本低一成五。就算加上那笔停靠费,跑一趟美国下来还是比买日韩的船划算。 而且美国自己的造船本事早就退化了,去年全年才造了5艘大型商船,连全球市场的1%都占不到。反观咱们,光是江南造船厂一家,。业内都清楚,美国造艘船的成本是咱们的三倍还多,工人工资高不说,连特种钢材都今年上半年就下水了12艘大船,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船都是中国制造的。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想靠这笔钱补贴本土造船的算盘得从国外进口。 就拿美国海军的航母来说,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连推进轴都得找国外供应商,这种情况下想靠加税把订单拉回去,简直是天方夜谭。最近韩国企业倒是趁机在美国收购船厂,韩华集团花50亿美金接手费城造船厂,结果折腾了大半年,年产量还是没能超过2艘。 真正让中国造船业站稳脚跟的,是这四十年来攒下的硬功夫。今年江南造船厂下水的两万四千箱集装箱船,燃料舱焊接精度能控制在半毫米以内,这手艺连韩国船厂都佩服,专门花钱来学技术。 沪东中华更厉害,他们造的LNG船订单已经排到2031年了,全球最大的27万方LNG船订单拿了24艘,现在全世界跑的LNG船里,每三艘就有一艘是他们造的。 产业链的完整程度更是咱们的撒手锏。以前造LNG船最关键的殷瓦钢全靠法国进口,现在宝武集团自己就能炼了,成本降了四成还多。船上用的低温阀门也一样,从最初全靠进口,到现在沪东中华自己的阀门厂能造九成以上的配件,这些都是一点一点啃下来的硬骨头。 现在国内船厂从钢板到导航设备,九成以上的零件都能自己解决,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加税咱们不怕——供应链攥在自己手里。 还有个不为人知的优势是咱们的"弹性产能"。大连、上海那些大型船坞平时也就开七成产能,真要是订单多了,三个月就能把闲置的船坞开起来。 去年订单高峰期,江南造船厂把原本造散货船的船台改造成集装箱船生产线,只用了45天就投产了。这本事美国想学都学不来,他们连找够熟练焊工都难,现在船厂工人平均年龄52岁,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行。 说起来这事儿不新鲜,2014年美国就想过卡中国造船的脖子,结果怎么样?咱们的LNG船市场份额从7%涨到了35%,现在更是占了全球四成订单。当时国内几家船厂憋着一股劲,三年就攻克了绝缘材料的难题,现在连韩国三星都要买咱们的专利技术。压力越大,咱们突破越快,这几乎成了规律。 这次美国加税刚宣布,国内船企就开始想办法。中远海运在东南亚设了离岸公司,货物先运到马来西亚港口,再转陆路进美国,绕开那笔停靠费。更聪明的是开拓新市场,今年上半年对非洲的造船订单涨了一倍多,尼日利亚刚订了8艘散货船,都是中国制造。这些新兴市场对价格敏感,咱们的成本优势正好用得上。 最有意思的是美国自己开始闹起来了。能源公司首先跳出来反对,因为全球LNG运输船几乎都是中国造的,真要是不让靠港,美国天然气出口得少三成运力。 超市也受影响,德鲁里航运的数据显示,美东航线运价已经涨了两成,进口的衣服、家电都贵了不少。最近连共和党议员都开始质疑,这政策到底是帮美国造船,还是帮韩国企业抢生意——毕竟韩国三大造船巨头今年订单涨了不少,全是从美国政策里捡的漏。 现在看来,特朗普这招就像给中国造船业泼了盆冷水,但浇不灭真正的火候。咱们的船厂已经在试造核动力集装箱船了,而美国还在为怎么降低造船成本发愁。 造船这行当讲究的是积累,四十年磨出来的技术和产业链,不是一纸命令就能打垮的。那些说中国造船要完的人可能忘了,越是被卡脖子,咱们越能练出真本事。等美国回过神来就会发现,他们不仅没能重振本土造船,反而让中国船企找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特朗普想再来,我们不接。理由很简单:每次特朗普来,东方大国的相关费用都不止
【2评论】【8点赞】
艾伟
怪不得我的中国船舶今天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