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平元年,刘贺被废,霍光下令将其从昌邑带来的二百多仆从全部诛杀。刑场上,有人临死

不看风景的万科 2025-08-31 18:10:19

元平元年,刘贺被废,霍光下令将其从昌邑带来的二百多仆从全部诛杀。刑场上,有人临死前朝着刘贺被押解的方向嘶吼:“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元平元年的长安城,气氛格外紧张。才当了二十七天皇帝的刘贺被赶下台,这会儿正被押送回昌邑。跟他从老家带来的二百多号人可倒了大霉,全被拉到东市刑场,一个个等着砍头。 刑场上哭喊声一片。这些从昌邑跟来的人,有伺候穿衣吃饭的太监,有赶车的马夫,有看家护院的侍卫,还有些是地方官塞进来想沾光的远房亲戚。他们本来想着跟新皇帝进京能过上好日子,谁成想连命都要搭进去。 有个叫王顺的马夫,跪在人群里,眼睛死死盯着西边。那边是刘贺被押走的方向。他忽然扯着嗓子喊起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这喊声特别凄厉,周围人都愣住了。监斩官皱皱眉,示意刽子手赶紧动手。 要说这事,得从头说起。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本来在昌邑当他的逍遥王爷。突然长安来消息,说汉昭帝死了,没儿子,让他进京当皇帝。这下可把刘贺乐坏了,赶紧收拾东西,带着二百多号亲信就往长安跑。 路上其实就出问题了。刘贺的心腹龚遂劝他:“王爷,咱们这次进京,霍光那些大臣肯定盯着呢。您得收敛点,别太张扬。” 刘贺哪听得进去?他正做着皇帝梦呢,随口应付:“知道了知道了。” 到了长安,刘贺还真当上了皇帝。可他压根不明白,这个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霍光把持朝政几十年,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刘贺不想当傀儡,暗地里开始安排自己的人。 问题就出在这儿。刘贺想动霍光,又不敢明着来,犹犹豫豫的。今天听这个说霍光该杀,明天听那个说不能急。一来二去,消息就走漏了。 霍光多精明的人,立刻先下手为强。他联合太后,把文武大臣都召集起来,说刘贺荒淫无道,不配当皇帝。其实刘贺也就是爱玩爱闹,没那么严重。但谁让霍光权大势大呢?大伙儿都不敢吭声。 那天早上,刘贺刚起床,霍光就带着人闯进宫里,直接把他玉玺收了,押送出宫。刘贺还懵着呢:“朕做错什么了?” 霍光冷着脸说:“陛下自即位以来,行为失当,有负社稷。” 刘贺这才明白过来,但已经晚了。他带来的二百多号人全被拿下,一个没跑掉。 刑场上,王顺还在那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刘贺你听见没有!” 刽子手的大刀落下前,王顺想起一件事。那是刘贺刚当上皇帝第三天,晚上召他们几个心腹喝酒。 喝到一半,刘贺说:“霍光这老东西,处处管着朕,真不痛快。” 当时就有人提议:“皇上,不如找个机会把他...”说着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刘贺吓一跳:“这...这不好吧?他可是三朝老臣。” 又有人说:“那至少把他兵权收了?” 刘贺犹豫半天:“再看看吧...” 结果这一看,就把自己看到坑里去了。 王顺最后喊的那句话,其实是他老家的一句俗语。意思是该下决心的时候犹豫不决,反而会遭殃。 刘贺要是早点动手,哪怕不成,也不至于这么窝囊。或者干脆乖乖当傀儡,也能保住性命。 偏偏他想夺权又不敢狠心,最后害了自己,更害了跟着他的这些人。 血染红了东市的土地。二百多颗人头落地,长安城的百姓看了几天热闹,也就渐渐忘了这事。 只有少数人记得那个临死前喊话的马夫,还有他那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刘贺被押回昌邑,软禁起来。后来汉宣帝即位,还封他当海昏侯。 据说他在封地整天喝酒打猎,绝口不提长安的事。有人问他后悔不,他只是笑笑,什么都不说。 很多年后,人们整理海昏侯的遗物,发现他收藏着一把短剑,从来没开过刃。 也许在某个深夜,他也曾想起刑场上那声嘶力竭的喊叫,想起那些因他而死的忠仆。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一念之差,天地之别。 刘贺不是坏人,就是优柔寡断了些,结果赔上了那么多条人命。 所以老话说得好:该出手时就出手,犹豫不决最误事。

0 阅读:0
不看风景的万科

不看风景的万科

不看风景的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