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业要完了?”因为特朗普的命令,现在很多买家都将订单下到了日本,有人说以后我们的造船业会进入寒冬时期,但是我觉得,这只是暂时的,如果美国坚持,最终只会两败俱伤。 美国新一届政府上台后,唐纳德·特朗普在2025年4月9日签署一项行政命令,名为“恢复美国海上主导地位”,针对中国船舶制造和物流领域。这项命令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推动对进入美国港口的中国建造船舶征收额外费用,最高可达150万美元每次停靠。命令的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推动美国本土造船业复兴。早在2025年3月,美国就开始酝酿这项政策,特朗普在国会演讲中强调要全面改革美国海上部门,以对抗中国在全球船舶市场的份额。中国目前占全球造船市场的50%以上,而美国不到1%,这种差距让美国政府感到威胁。 这项政策源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2025年4月17日公布的301调查结果,该调查指责中国通过不合理做法主导船舶、物流和造船行业。报告显示,中国船舶产能巨大,年建造船舶超过1000艘,而美国仅为不到10艘。政策实施后,一些美国进口商和航运公司开始评估风险,部分订单确实有转向迹象。例如,某些欧洲和美国船东考虑将新船建造合同从中国转移到日本或韩国,以避免额外港口费用。日本作为传统造船强国,产能虽有限,但年建造能力约占全球15%,成为潜在接盘者。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接订单有所放缓,而日本船企如今治造船的咨询量增加。 买家转向日本的举动,让一些人担心中国造船业会进入低谷。特朗普的命令规定,如果船队中中国建造船舶超过25%,每次进港都要缴高额费用,这直接推高物流成本。美国阿拉斯加渔业协会等团体已向国会商务委员会提交抗议,指出使用非中国船舶会让每吨运费增加11美元,导致出口利润缩水。韩国大宇造船工人2025年7月罢工,要求加薪30%,而中国船厂工人成本仅为其三分之一,这种差距让转向并不容易。日本三菱重工长崎船厂最近接单的液化天然气船报价达2.3亿美元,比中国同类高40%,交付期多8个月。尽管如此,地中海航运公司2025年5月将6艘订单从日本转回中国扬子江船业,因为中国只需30%预付款,日本要求60%。 中国造船业优势明显,产业链完整,四十年积累不是一纸命令能动摇的。江南造船厂2025年下水的240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燃料舱技术精度控制在0.5毫米内,连韩国企业都付费引进。沪东中华的MARK III型液化气船工艺领先,日本船厂殷瓦钢焊接还需外包韩国技师。中国每年新增2.4万船舶焊工,32所职业学院输出4.7万技术人才,这种人才储备全球难匹敌。2023年中国交付4230万载重吨船舶,日本全行业年产能不到900万载重吨,订单已排到2027年。新政策下,美国内部撕裂加剧,爱荷华州大豆出口商联名抗议,日本船运费每吨贵11美元,影响摇摆州选民。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施压往往适得其反。2014年美国试图通过贸易框架限制中国造船,结果中国液化天然气船市场份额从7%升到35%。现在,虽然短期订单转移影响几艘邮轮,但散货船和集装箱船等核心业务,因成本和技术优势,会逐步回归。英国劳氏船级社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新订单中37%为名义日本转包。特朗普政策虽强硬,但美国船东清楚,多付费用最终转嫁沃尔玛货架,消费者买单。 美国坚持下去,只会两败俱伤。中国造船业有弹性,空置船坞随时重启,而美国振兴本土产业需多年投入。内部压力如出口商抗议会冲破政策壁垒,订单暗流回涌已现,技术护城河确保竞争力。
特朗普,可能快要被我们,给逼出“精神病”了。很多人还以为,他在跟我们,打什么高明
【6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