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4公里外的小岛,要被民进党当局用来堆放核废料? 据台媒报道,这两天有民进党方面的人员提议,应该把核废料放到金门,理由是 “那里有现成的地下坑道,方便堆存”。 金门这地方从马山到厦门角屿最近处只有2310米,退潮后更是缩到 1700米,站在岛上都能看清厦门的楼群。可就是这么个和大陆唇齿相依的地方,现在被民进党盯上当成了核废料的潜在堆放点。 他们看中的所谓“现成地下坑道”,大多是当年战地防御留下的设施,可这些坑道所在的金门岛,地质上属于平潭-东山深断裂带中段,是断块隆起形成的花岗岩基盘,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地壳升降运动,海蚀地貌特别突出,海岸线常年受海浪冲刷侵蚀。把核废料往这种地质活跃的地方塞,就像把炸药包放在摇晃的桌子上,谁能保证安稳? 今年年初韩国月城核电站29吨核废液未经处理就排放入海的事还没过去多久,核安全这根弦本来就该绷得紧紧的。可民进党似乎没把这当回事,他们大概忘了台湾自己的核废料早就堆成了麻烦。 台电核一厂除役后光高阶核废料就有7400束用过的核燃料棒,还有6万多桶低阶核废料等着找地方安置,兰屿岛上更是已经堆了43年的核废料,足足10万桶,当地居民早就怨声载道。现在不想着怎么科学处理,反而琢磨着把难题丢给金门,这如意算盘打得未免太响。 从地理上看,金门根本不适合存核废料。这里地势北高南低,多丘陵地貌,溪流都是些旱季会干涸的短小溪流,土壤以砂土和红壤土为主,保水保肥能力极差,而且67%的土壤都是强酸性。这种地质条件下,一旦核废料发生泄漏,放射性物质很容易随着雨水渗透扩散。 更要命的是金门四周环海,潮汐落差能达到5米,海水流动频繁,真要是出事,不仅金门的饮用水源会受污染,整个厦金海域的生态系统都得遭殃。要知道,这里可是濒危的欧亚水獭、鲸豚还有“活化石”鲎的栖息地,这些生灵可经不起核辐射的折腾。 民进党这套操作其实不新鲜,他们一边高举“非核家园”的神主牌,把核电污名化了这么多年,一边又解决不了核废料的终极处置问题。 更讽刺的是,不少民进党人士还在绿能产业里赚得盆满钵满,前“立委”赖劲麟卸任后就跑去搞绿能公司,一口气成立19 家企业承接补助项目。现在眼看核废料没地方去,就想起金门的坑道了,怎么不想想金门居民要喝的水、要呼吸的空气?怎么不考虑对岸厦门几百万人的环境安全? 按照大陆的核安全法规定,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必须实行集中深地质处置,而且要对处置场所的地质构造、水文条件进行严格评估。金门这种地震断裂带附近的海岛,连基本的安全条件都不具备。 民进党放着科学规范不顾,非要把核废料往海峡中间的岛上堆,说到底还是政治算计在作祟。反正核废料问题棘手又敏感,丢给离岛最省事,还能转移岛内对缺电危机的注意力,至于环境风险和居民健康,恐怕早就被他们抛到脑后了。只是金门不是说丢就能丢的垃圾场,这片海域连着两岸民众的生计,真要出了纰漏,谁也脱不了干系。
国民党在立院拼了,发动柯建铭保卫战,韩国瑜、傅崐萁都已出手!民进党赖清德之所以要
【6评论】【8点赞】
锅兴
民进党的阴暗操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