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鼓动朱棣造反,成功后却什么都不要,这个和尚到底图什么?姚广孝作为一名僧人,却鼓动着朱棣造反,事成之后对于朱棣的封赏,他竟一个都没有接受,而是挥一挥衣袖,又走进了寺庙。很多人奇怪不已,冒这么大的险造反,他到底图的是什么呢?这其实也是一种野心,只不过姚广孝的野心和其他要财要官的人不一样,他的理想就是单纯地想要证明自己。 姚广孝其实出家也是迫不得已,就是父亲给他做的决定。 他觉得进寺庙也好,正好能学习一些阴阳之术,还能结交不少名人,就在寺庙之中,他也听到了元初僧人刘秉忠的故事。 这个刘秉忠十个僧人,却能辅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所以姚广孝觉得僧人也可以拥有如此远大的理想。 而且高僧还有本事,就是识人用人,他看了朱棣有一定的帝王之命,也就有了辅佐其的野心。 其实姚广孝在学习了佛学之后,多多少少就有了自己的信仰,也有了一份类似于普度众生的使命感。 他之所以能辅佐朱棣,就是觉得四个字:天命所归。 因此在最开始,他也反复游说朱棣造反,本来朱棣根本不想抢这个王位,但是有个人天天在他耳朵边,说他才是上天选中的人,谁能不动心呢。 因为要辅佐一个王爷造反,那其实手里就不可能干干净净,他也策划了不少的战争,手上间接沾满了鲜血。 所以姚广孝在实现抱负的途中,还有很大的愧疚之感,他的姐姐都不想再见他,其实姚广孝自己又何尝不觉得自己这样并不好。 所以,这也是为何在功成名就之后,姚广孝要选择回归寺庙,他想要通过日复一日的苦修,来弥补他的这份内心的负罪之感。 这种行为在他临终前也有表现,他请求朱棣将建文帝的主录僧释放,这种行为其实就是想要赎罪。 毕竟是修行之人,每天接触更多的理念就是慈悲为怀。 还有一点,姚广孝作为一个高僧,他的追求其实也并非是常人所想的名与利。 所以在最后他拒绝了赏赐之后,有的人解读为清高,但实际上高僧的思想是超脱于凡人的。 他曾经也很坦白地说过,无所求,非利,乃志也。 很明显,姚广孝从头到尾辅佐着朱棣就是为了一“志”字,大部分人在帝王左右辅佐的,要么是想升官,要么就是想要数不尽的荣华富贵。 但是姚广孝不一样,他就是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也让自己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向前。 要说这种思想维度,估计也就是得高僧才能拥有,一般人也是难以理解的。 而且,还有一点别看姚广孝是个僧人,可是他对人性的探究要比很多身在俗世的人更为深刻,他在和朱棣的相处之中,也能发现对方是个疑心很重的人。 如果一直在其身边,很难说结果会是什么样,再说历史上杀掉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之事也太多了。 所以,姚广孝从各种角度想,也不会接受朱棣的奖赏。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比功臣身退更让自己神清气爽的事情了吧。 参考资料:中国报道:说不尽的姚广孝
1418年冬夜,朱棣召新入宫的小贡女侍寝,谁料却发现她早已失身,朱棣大怒,说这是
【11评论】【3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