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逼着日本道歉了!日本骨子里就是“欺软怕硬”,越跟他讲道理他就越无赖,还在乎那句廉价的“对不起”,可真相是道不道歉是他的事,但再敢犯错,我们就把新仇旧账一起算。 2025年4月21日,日本首相石破茂以官方身份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这事儿刚过没几天,大阪世博会又曝出警卫因小摩擦被迫下跪的新闻。 —边是对侵略历史的公然漠视,一边是对自身所谓“尊严”的过度敏感,日本在尊严问题上的双重标准一下子就摆在了明面上。 这些年日本政治越来越右倾,咱们以前总想着让他们为历史道歉,可事实是历届政府态度反复,今天说句对不起明天就翻篇,甚至还会否认之前的说法。 金灿荣教授就提过,日本道歉根本没形成国内共识,盯着这事儿反而会让他们拿“受害者叙事”当挡箭牌。 金灿荣教授认为别再逼着日本道歉,核心是看透了日本道歉的本质,那不是真心认错,只是走个过场。 你看右翼势力一直不承认“河野谈话”,道歉从来没成为日本社会的共识;前首相岸田刚道过歉,才过18个月石破茂就去供奉靖国神社。 这种反复说明道歉没有持续性;2015年日韩签的慰安妇协议,最后因为日本不肯承担法律责任黄了,这又说明道歉没有约束力。 与其在这种没意义的道德诉求上浪费精力,不如把态度摆清楚,让日本知道历史问题和现实利益是绑在一起的,就像咱们把731部队新发现的罪证拿到国际上打官司,用法理武器跟他们较真,这比要一句空泛的道歉管用多了。 再说“新仇旧账一起算”,这话不是说要翻旧账找茬,而是明确哪些是不能碰的红线。 旧账是慰安妇的赔偿、劳工的补偿,还有他们篡改教科书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新账就是2025年供奉靖国神社、限制半导体材料出口这种现在正在发生的挑衅,怎么算? 经济上有现成例子,2023年咱们把22家不尊重历史的日企移出政府采购清单,让他们实实在在少赚钱。 法律上可以用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制裁那些故意歪曲历史的企业;甚至在RCEP框架里,咱们可以把对历史的正确认知和贸易优惠挂钩,让日本知道尊重历史才能有好处,不尊重就有代价。 很多人觉得道歉是种象征,能提醒大家记住历史,但实际情况是,个体道歉没用,比如有个76岁的日军后裔跪地谢罪,可日本政府该怎么样还怎么样,日本还会把道歉当工具,2025年驻华大使道歉,后来曝出来是为了缓解跟美国的贸易摩擦,跟真心认错一点关系没有。 反观实际价值,2025年咱们对半导体材料加强管制,日本精密机床出口直接降了15.6%,他们马上就开始跟咱们谈;再看日本跟美国的关税博弈,只有当美国实力够强、能让他们吃亏时,日本才会妥协。 所以不是不要象征意义,而是要靠实际反制来保住这份记忆,让日本每次想歪曲历史时,都得先掂量掂量会损失多少钱、丢多少利益,这样才能真正约束他们,也让更多人记住历史的真相。 毕竟日本大家都看明白的,你跟他讲道理他就耍无赖,你拿出实力他才会收敛。 以前总想着用道德绑架让他认错,结果反而陷入被动,现在换个思路,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道不道歉是他的事,敢犯错就让他付出代价,这才是最实在的。 真正的历史正义,从不是等一句轻飘飘的对不起,而是让犯错者在每一次选择时都清楚,漠视历史的代价,比任何口头道歉都沉重。 你觉得咱们接下来该在经济反制还是法律清算上多下功夫来约束日本?如果日本再发生类似供奉靖国神社的挑衅行为,你希望看到哪些具体的实际措施?
日本露出来獠牙,日本自民党议员青山繁睛口出不逊,针对中国的9.3抗日战争胜利大阅
【27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