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胡塞武装国防部长穆罕默德·阿提菲少将和总参谋长穆罕默德·阿卜杜勒·卡

浅笑挽云烟 2025-08-29 23:31:31

据外媒报道,胡塞武装国防部长穆罕默德·阿提菲少将和总参谋长穆罕默德·阿卜杜勒·卡里姆·加马里少将,在以色列空军对胡塞武装控制的也门西部首都萨那的空袭中身亡。 以色列短短几天,首都上空连续遭到猛烈打击,这场行动被认为并非一般意义的轰炸。 以军官方声明只提到打击军事设施,没有明确宣布这些人已经被击毙。 那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公开消息来看,萨那多处建筑在这两次袭击中被摧毁。 8月24日那次,救护车和医护人员彻夜穿梭,胡塞卫生部门给出的伤亡数字让人心惊。 28日的袭击刚开始时,国际媒体报道甚至还没有看到明确的伤亡信息,更多强调的是连续空袭造成的震动和恐慌。 这样看来,以军的打击目标确实带有选择性,想要锁定特定指挥部或者仓库。 但外界期待的“斩首战果”,却迟迟没有得到官方确认。 阿提菲的名字并不陌生。 作为胡塞的国防部长,他长期在外界的“重点名单”中。 以色列和美国媒体都多次提到过他,被视为胡塞军事链条的重要人物。 加马里作为总参谋长,更是负责战场上的统筹指挥,被认为与红海航道袭扰有关联。 对以军而言,这两人无疑是最具价值的打击目标。 如果真的击中了,这样的成果理应迅速对外公布,为什么消息却迟迟停留在“据报”层面? 一些媒体的报道让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有的直接说胡塞总理已经遇袭身亡,有的则强调“正在核查”。 这种情况下,消息真假混杂,外界更愿意等待进一步的官方信号。 按常理说,如果胡塞核心人物真的被炸死,不仅会有讣告,还会有葬礼、吊唁甚至是继任任命。 但目前并没有这类硬证据浮现。 反过来,胡塞方面也没有正面承认,甚至有官员出面否认以军“斩首”成功。 到底谁在说真话? 如果换个角度思考,以军的连番行动透露出什么? 一周两次空袭萨那,表明他们不满足于单纯打击武器库,更想摧毁胡塞的指挥系统。 毕竟在过去几个月,胡塞武装不断在红海、亚丁湾附近对商船和油轮发动袭扰,严重影响国际航运。 以军借此机会升级打击,既是报复,也是震慑。 这样一来,胡塞高层是否安然无恙,成了关键焦点。 外界也在观察,胡塞武装是否会因为失去指挥核心而陷入混乱,还是会迅速补位保持行动力。 但从胡塞过往的应对来看,他们在指挥层受到打击后往往能快速恢复。 组织结构的隐秘性和地方化,使得“斩首行动”很难立刻摧毁战斗力。 即便高层真的遇袭,也可能很快有继任者顶上。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以军付出巨大成本发动远程打击,是否真的能削弱胡塞? 还是只能制造短期混乱,长远看却改变不了战局? 这种情况值得深思。 萨那的居民则在付出直接代价。 连续的爆炸让很多人陷入恐惧,夜里睡觉都要担心窗户被震碎。 普通人的生活被战火裹挟,却无法左右局势。 有人会问,这样的空袭到底能解决什么? 红海航道的威胁会因此减少吗? 还是会刺激胡塞更激烈的报复? 国际航运、能源市场乃至区域安全,恐怕都将因此继续动荡。 可以肯定的是,这次空袭无论有没有真正“斩首”,已经把以色列与胡塞的对抗推向新的高度。 未来几天,各方消息会逐渐清晰。 如果真的确认阿提菲或加马里身亡,那将成为冲突的重大转折点。 如果没有,则说明胡塞的指挥层仍然稳固,接下来的对抗可能更加激烈。 对国际社会来说,关注点不只是也门内战本身,更是这一冲突与伊朗、与整个中东格局的联系。 这样的消息为什么总让人觉得真假难辨? 因为信息战与心理战本来就是现代冲突的重要部分。 战场上的炸点,和新闻报道中的话术,常常是同时进行的。 谁先放出消息,谁就可能引导舆论。 外界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等待更多交叉验证的证据出现。 对读者来说,关键不是去追逐瞬间的爆炸性新闻,而是看清背后权力格局和战略逻辑。 这一次,萨那的空袭给世界敲响警钟。 中东的火药桶并没有降温迹象,反而因为红海危机、以胡对抗而再度升温。 未来几周,国际社会或许会看到更多空袭、更多袭扰,甚至更复杂的博弈。 问题是,究竟有没有人能真正坐下来解决争端,还是只能眼睁睁看着冲突螺旋式升级? 信息源: 新华社·《以军再度空袭萨那 为一周内第二次》·2025年8月29日

0 阅读:141

评论列表

gslzzjj2005

gslzzjj2005

1
2025-08-30 02:32

拖鞋军又需要绑架一艘大户的商船要赎金了,最好是运军火的商船。

猜你喜欢

浅笑挽云烟

浅笑挽云烟

衷心感谢每位朋友的关注,让我们共同开启精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