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重大转折点,俄军穿插突击,本来想着给乌军包饺子。结果,突进太猛,俄军突击队

老阿七说史 2025-08-29 11:18:10

红军城重大转折点,俄军穿插突击,本来想着给乌军包饺子。结果,突进太猛,俄军突击队变成了饺子馅! 战场瞬息万变,有时候你以为自己是包饺子的,一不小心却成了饺子馅,这话搁在最近红军城方向的战事上,简直不能更贴切。 几天前,俄军摩步第132旅一支精锐突击队突然发力,以步兵小组多路渗透的方式,居然一口气穿插乌军防线18公里,直接冲到了红军城东北侧后方的多布罗皮利亚一带。 这速度,这胆识,乍看之下颇有点“闪电突击”的味道,可问题来了,冲是冲进去了,后面的主力却没跟上! 更戏剧的是,比俄军自家援兵更早到达的,是乌军的增援部队。 结果可想而知,这支突前太远的俄军突击队,瞬间陷入反包围,一场原本设计好的“包饺子”行动,硬生生演成了“自己被包了饺子”。 这不是电子游戏,没有“存盘重来”,在实际战场上,脱离后勤、缺乏策应的突进,风险极高。 哪怕像132旅这种经验丰富的部队,一旦孤军深入、后援不继,也很容易变成“战场贪吃蛇”,头冲得猛,身子没跟上,最后自己撞了自己。 从央视网相关报道推断,乌军显然早有准备,采取弹性防御策略,故意诱敌深入再快速反击。 而俄军这边,正面强攻未果、侧翼支援迟缓,导致突击队彻底暴露在了对方的火力圈中。 这也反映出俄军在此次战役层面协同仍存在问题,多兵种、多梯队联合进攻,讲究的是“同时到场、合力破局”,而不是“你冲我看、各自为战”。 不少人一听“穿插突击”,就以为是拼命前冲,其实真正的穿插,是一门极其精细的功课。 回头看看过去几十年几场典型城市战,比如格罗兹尼巷战,再到马里乌波尔围城战,无一不证明,步兵轻突、装甲后续、炮兵掩护、无人机控场,缺一不可。 一旦某个环节掉链子,突进去的部队就容易变成“孤岛”,被对方集中火力反吞。 红军城这一仗,从凤凰网转载的外电报道来看,乌军显然利用了地形和预设阵地进行节节抵抗,同时使用无人机持续监控俄军动向。 待俄军突击队锋芒稍减,立即调动预备队实施反包围,反应速度远超俄军预期。 2025年,特朗普虽仍任美国总统,但对乌军援并未如某些人预期的那样彻底中断,据澎湃新闻日前报道,美方仍在以“间接方式”向乌克兰提供情报与装备支持。 战场节奏也悄然变化,乌军在西方的训练与装备支持下,战术越来越灵活,尤其擅长中小规模单元机动防御和区域反扑。 而俄军虽仍掌握主动权,但在指挥协同、战场感知等方面依然存在短板,这不是一场靠蛮力就能赢的战争。 现代战争早就不再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一支突击队再勇,没有后方火力支援、没有电子对抗掩护、没有后勤保障跟上,最终只会沦为战术炮灰。 红军城这场“突进-反包围”的攻防转换,再次说明:战场是体系的对抗,不是单点的博弈。 俄军此番受挫,未必会改变整个战场态势,但却足以提醒各方:穿插是艺术,更是科学,莽撞冒进不管用,协同到位才是硬道理。 或许这就是战争的残酷辩证法,你想包别人饺子,就得先确保自己不在馅儿里。

0 阅读:153

猜你喜欢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