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以目前的情况看,至少10年内,中日、中韩,关系不可能好!而日韩的关系会越来越好! 为啥呢?因为中日、中韩之间是竞争关系,有着不可回避的利益冲突,咋可能会好? 先看中日、中韩之间那层 “撕不开的竞争死结”。全球制造业的蛋糕就这么大,2024 年全球终端需求只涨了 1.9%,但中日韩三国却要分走近一半的份额,这不是 “抢食” 是什么? 就说新能源汽车,中国比亚迪 2024 年全球卖了 300 多万辆,直接把丰田的东南亚市场咬掉一块 —2020 年丰田在东南亚还能占 42% 的市占率,2024 年直接跌到 31%,泰国的丰田 4S 店甚至开始裁员。 韩国现代更惨,欧洲电动车市场被中国品牌抢走 5 个百分点,现代总部不得不紧急砍掉两款旧电动车的生产线,上千工人面临失业。 这可不是 “卖少几辆车” 的小事。日本的汽车产业直接关联 500 多万个就业岗位,占全国就业人数的 8%;韩国半导体产业贡献了全国 GDP 的 12%,三星一家就养着 20 多万员工。 一旦在这些领域输了,不是企业倒闭那么简单,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要晃。所以日本 2024 年砸了 2300 亿日元补贴氢燃料技术,就是怕被中国的电动车彻底挤掉; 韩国更狠,对中国电池企业出海设了 “技术门槛”,中国电池想进韩国市场,要通过比欧盟严 3 倍的检测,本质就是 “不让你抢我的饭碗”。 更要命的是,地缘政治还在给这把 “竞争火” 添柴。 美国搞的 “印太经济框架”,明着是 “供应链合作”,暗着是让日韩跟中国 “技术切割”。2023 年日本出台的法案,直接把 23 种半导体材料列为 “战略物资”,对中国出口时,审批时间从 15 天改成 30 天,还动不动就 “卡脖子”— 中国某芯片企业想买日本的光刻胶,等了两个月都没批下来,最后只能转买成本更高的替代品。 韩国虽然没明着来,但三星西安工厂的 3 纳米产能扩张计划,2024 年被美国压着放缓,理由是 “不能让先进技术流入中国”,三星只能偷偷缩减产能,眼睁睁看着中国芯片企业在成熟制程领域超车。 反观日韩,那可不是简单的 “关系好”,是 “绑在一起过日子”。日本手里有 “独门秘籍”—— 全球 72% 的半导体光刻胶是日本信越化学、JSR 产的,新能源汽车用的高纯度电解液,日本宇部兴产占了 40% 的市场; 韩国则有 “制造王牌”— 三星的 12 英寸晶圆代工产能占全球 28%,LG 新能源的动力电池销量稳居前三。这俩凑一起,就是 “你有材料,我有工厂,一起赚全世界的钱”。 还有氢燃料领域,韩国现代和日本电装联合研发,现代出整车制造技术,电装出燃料电池核心部件,2024 年在欧洲拿到了 1000 辆氢燃料卡车的订单,这要是单打独斗,根本抢不过中国的新能源商用车企业。 更绝的是,日韩还在偷偷 “抢标准话语权”。6G 领域,日本 NTT 和韩国三星 2024 年签了协议,要一起推 “太赫兹频段标准”,为啥?因为中国在 5G 领域占了 42% 的专利,要是 6G 再被中国领先,日韩的通信企业就没饭吃了。 还有个藏在背后的原因 —日韩互相 “缺不了”。日本少子老龄化严重,2024 年制造业缺 87 万工人,只能从韩国挖技术工人,去年从韩国引进的半导体工程师就多了 25%; 韩国呢,高端材料研发不行,想做 3 纳米芯片,就得靠日本的光刻胶团队,SK 海力士 2024 年干脆从日本挖了整个研发小组,给的薪水是日本本土的 1.5 倍。 反观中国,劳动力充足,产业链完整,日本的技术、韩国的制造,对中国来说 “能替代”,比如中国已经能自己生产光刻胶了,虽然不如日本的好,但够用;韩国的动力电池,中国的宁德时代、比亚迪早就能对标,这种 “非对称依赖”,让中日、中韩很难像日韩那样 “绑紧”。 其实说到底,未来十年东亚的格局很清楚:中日、中韩是 “你进我退” 的生死竞争,背后还有地缘政治扯后腿,想好都难;日韩是 “互相救命” 的利益捆绑,缺了对方就活不好,只能越走越近。
日本人和韩国人,为什么最近越来越恨我们?很多人都以为,是历史问题,是领土争端。错
【171评论】【198点赞】
云端的银杏叶
中国单挑全球,日韩算什么鸟
无心
因为日韩有共同的干爹,而我们在干他爹。
欢声笑语
只要干掉美国就会好
用户16xxx15
我们要认真研究研究《东郭先生和狼》的寓言!
小宇哥
慢慢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独霸全球!!!!
用户16xxx20
台湾一收回,这两小丑马上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