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周总理曾经担任过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周总理的弟弟曾经考上了黄埔四期,和王耀武等人是同学,在北伐战争还受过伤,你知道他是谁吗? 那时候,周恩来在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工作特别忙,兄弟俩半年多才能见上一面,周恩寿在学校里也没因为哥哥的身份得到什么特殊照顾。 周恩寿可不是只靠哥哥的名声,他自己也是很有本事和热血的。 他受哥哥影响,在天津南开读书时就投身革命了,1924年还成了一名中共党员。 后来他凭自己的能力考上黄埔军校,毕业后直接就上了北伐战场。 在武昌城下,他为了做前线采访,不幸被炮弹炸成重伤,要不是郭沫若他们及时抢救,他的命可就没了。 从这就能看出,他是真的在用自己的生命干革命啊。 不过,随着兄长周恩来的光环越来越耀眼,这光环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束缚周恩寿一生的枷锁。 有一次,他因为个人感情问题擅自离队,和哥哥大吵了一架,最后一气之下还脱离了组织。 这事儿好像也预示了他以后的人生都要受到“原则”的约束。 新中国成立后,这种约束就更明显了。 陈赓推荐他去内务部工作,周恩来却亲自给部长曾山打招呼,让对周恩寿“尽量从低”安排职务和工资。 周恩来的理由很简单:“就因为你是周恩来的弟弟!” 1963年,周恩寿胃溃疡很严重,身体都垮了,周恩来还是坚持让他提前退休,说:“他是我的弟弟,怎么能拿着全工资不上班呢?!” 这一下,周恩寿本来就有病在身,家里还有六个孩子要养,生活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 还有一件让人心酸的事,就是周恩寿一辈子都没能回到老家淮安看看。 他十四五岁就离开家乡了,到死都没再回去过。 退休后,他特别想回乡,可周恩来就是不允许,怕给地方添麻烦,怕影响不好。 但其实在这些看似无情的原则背后,亲情一直都在。 1928年,周恩寿在大连得知哥嫂要途经那里去莫斯科,他马上挺身而出,巧妙地掩护他们躲过了日本水警的盘查。 后来弟弟因为提前退休生活困难,周恩来也没有利用权力去解决,而是从自己的工资里固定拿出钱来,一家一家地补贴,直到弟弟的六个孩子都工作了为止。 他还专门把弟媳王士琴一家请来谈心,耐心地解释自己的决定,最后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
1930年,蒋介石乘专列前往前线视察,被西北军大队骑兵包围,危急时刻,一个团长率
【1评论】【1点赞】
用户93xxx45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