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凯这回捅了马蜂窝。
8月25日,他公开建议英伟达在华销售AI芯片时,需预
天天谈科技
2025-08-28 20:44:50
高志凯这回捅了马蜂窝。
8月25日,他公开建议英伟达在华销售AI芯片时,需预缴15%收入作安全保证金,确认无后门再退还。
不得不说,高志凯一直以来都有大智慧,他这次的观点又是独辟蹊径,一针见血解决了问题,也不知道英伟达看到这个提议,会不会脸都绿了?
第一次听说高志凯这个名字,是在一场科技安全论坛上。当时他谈到“外资科技产品的安全隐患”,举了个例子:某国外芯片厂商曾在产品中预留“隐形通道”,一旦触发特定指令,就能远程操控设备——这话当时在台下引起一片议论,有人觉得是“危言耸听”,也有人点头称是。直到后来某车企因芯片漏洞导致车辆集体失控,大家才慢慢意识到,高志凯说的不是空话。
这次他提“AI芯片安全保证金”,我正跟做AI研发的朋友老周吃饭。老周看到新闻时,手里的筷子都停了:“这招太绝了!现在国内很多AI企业都依赖英伟达的A100、H100芯片,可芯片里有没有‘后门’,咱们根本没法100%确认。要是真能收保证金,相当于给英伟达上了个‘紧箍咒’,他们肯定得更重视安全问题。”
老周的话没说错。这些年,国内AI产业发展快,可核心芯片大多靠进口。去年他所在的公司采购了一批英伟达芯片,调试时发现某款芯片的算力会“莫名波动”,后来找专家检测,才发现芯片里有个未公开的“调试接口”——虽然没证据证明是故意留的“后门”,但这事还是让公司捏了把汗,最后花了大价钱请团队做安全加固。“要是早有保证金制度,厂商肯定不敢这么马虎,”老周感慨,“毕竟15%的收入不是小数,真查出问题,这笔钱就没了,他们得掂量掂量。”
不过也有人觉得这个提议“不现实”。我表哥在一家外贸公司做采购,他说:“英伟达是全球芯片巨头,会不会愿意交保证金还不一定呢?万一他们不愿意,国内企业没芯片用,会不会影响产业发展?”这话有道理,可高志凯在后续采访里也说了:“保证金不是‘刁难’,是双赢。一方面能保障中国市场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能让英伟达更规范地做产品,长远来看,反而能增加中国企业对他们的信任,对他们的销售也有好处。”
没想到这话很快就得到了印证。提议出来没几天,就有两家国内AI大厂公开支持,说“愿意为安全合规的芯片买单”;更意外的是,英伟达中国区的负责人居然主动联系了相关部门,说“愿意就安全保障措施进行沟通”。表哥看到新闻时,特意给我发消息:“看来英伟达也不想丢了中国市场,毕竟中国是他们的重要客户,真要是因为安全问题失去合作,损失太大了。”
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个提议还带动了国内芯片企业的积极性。老周说,最近他接触的几家国产芯片厂商,都在加快研发进度,某家企业的负责人告诉他:“以前总有人觉得国产芯片不如进口的,现在大家更重视安全,我们的机会来了——咱们的芯片都是自主研发,从设计到生产全程可控,安全上更有保障。”上个月,老周的公司已经采购了一批国产AI芯片,测试下来,性能虽然比英伟达的顶级芯片差一点,但满足日常需求没问题,关键是“用着放心”。
其实高志凯的提议,不只是解决芯片安全问题,更给国内产业提了个醒:核心技术不能一直“卡脖子”,既要通过制度保障进口产品的安全,也要加快自主研发的脚步。就像他在一次演讲里说的:“安全和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安全底线守住了,产业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现在,关于“AI芯片安全保证金”的讨论还在继续,相关部门也开始调研具体的实施细节。老周说,他们公司已经在跟英伟达沟通,希望对方能提供更详细的芯片安全报告;表哥的公司也调整了采购策略,把“安全合规”作为首要标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安全不是“额外成本”,而是“必要投资”——只有把安全做好了,企业才能避免因漏洞造成的损失,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高志凯的“马蜂窝”,捅得好!它不仅让大家关注到芯片安全这个“隐蔽的问题”,更推动了整个行业对安全合规的重视。就像老周说的:“不管最后保证金制度能不能落地,至少这个提议让所有人都意识到,科技产品的安全不能马虎,这就是最大的意义。”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制度越来越完善、国产技术越来越强,中国的AI产业一定能在安全的基础上,走得更快、更稳,创造出更多的可能。
对此您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