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过山楂水,赛过人参汤!它才是清热消积“第一汤”,消除脾虚积食内热,助孩子疯狂长

灵松谈育儿 2025-08-28 18:20:28

强过山楂水,赛过人参汤!它才是清热消积“第一汤”,消除脾虚积食内热,助孩子疯狂长个长肉! 坐诊时,我常常听到家长们满是焦虑的抱怨:“为了给孩子补营养,家里好吃的从没断过,哪怕再麻烦的食材都愿意做,可孩子还是一副瘦小模样,风一吹就感冒,身高体重更是倒数,真是气人!” 其实,这类孩子的问题根源,大多绕不开“脾胃积食”与“内热淤积”。 孩子的脾胃功能本就处于发育阶段,娇嫩又脆弱,一旦饮食上没注意——比如一次吃太多、零食正餐混着吃,或是总给孩子吃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就很容易导致食物积在肠胃里化生成内热。 乱补不消化,反而成为健康拦路虎! 这不仅会让孩子出现口臭、便秘、反复咳嗽、鼻炎,甚至腺样体肥大等问题,更会像一道“屏障”挡住营养吸收的通路,让孩子吃进去的营养没法被利用,自然就影响生长发育了。 今天我就给家长们分享一款“清热消积黄金汤”,用到的食材都是常见的药食同源材料,却能起到大作用——既能快速化解孩子肠胃里的积食,又能滋阴清热、健脾养胃,帮孩子把脾胃功能调好。 清热消积“第一汤”:太子参麦芽茶 太子参:益气生津,扑灭胃火,唤醒脾胃动力。 炒麦芽:擅长化解米面类食物的积滞。 焦山楂:专门针对肉食积滞。 鸡内金:堪称“消食全能手”,还能辅助健脾胃。 茯苓:健脾渗湿,帮孩子把脾胃里多余的湿气排出去。 陈皮:理气和中,能缓解积食带来的腹胀、嗳气等不适。 甘草:让汤品更温和,适合孩子喝。 做法:食材提前浸泡30分钟,再加水慢慢炖煮1个小时分钟,煮好后关火,把药渣滤掉,只喝汤汁即可,可以加少许冰糖调味。3岁以上孩子每次服用100ml,每天喝2次。 临床医案分享:7岁瘦弱娃的调理逆袭 7岁的琳琳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小病号”,三天两头请假——今天流鼻涕感冒,明天发烧,后天咳嗽,几乎没断过。 长期吃药加上反复生病,琳琳的身体底子越来越差——不仅比同龄孩子矮半头,体重也轻了好几斤,还落下了一堆慢性病: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炎,去检查时还发现腺样体肥大70%…… 结合这些症状,我判断琳琳的“病根”是脾虚,而之前家长看到的积食、内热,其实只是脾虚引发的“表象”。针对琳琳的情况,我制定了“分阶段调理”方案: 前期“救火”:以清热消积、通窍散结为主,帮孩子先把体内的积热清掉,缓解鼻炎、扁桃体炎的不适。开的方子用到了金银花、蒲公英、炒山楂、炒莱菔子、辛夷花、苍耳子、再搭配茯苓、陈皮。 后期“筑墙”:等琳琳的积热消退、慢性病症状缓解后,就转成“健脾补虚”为主,帮孩子把脾胃功能补起来,从根源上增强体质。方子用了党参、炒白术、茯苓、山药、莲子、黄芪、当归。 经过几个周期的综合调理,琳琳的变化特别明显:脸色慢慢变得红润,身上也开始长肉,体重一点点往上增;之前反复犯的鼻炎、扁桃体炎没再发作,身高也慢慢追上了同龄娃。 很多家长调理孩子身体时,容易犯一个错——只看“表象”,不深究“病因”。就像琳琳,之前每次出现喉咙痛、流黄鼻涕,家长就给她吃清热药,虽然暂时把“火”压下去了,却让本就娇嫩的脾胃更受伤。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脾胃越弱,越容易积食、生内热;积食、内热越多,孩子越容易生病;生病后再用寒凉药,脾胃更弱…… 如果你家孩子也有以下这些症状,说明已经出现了积食、内热问题,家长一定要及时帮孩子调理,把“生病苗头”掐断: 舌苔异常:舌苔又厚又腻,颜色发黄,或是舌边有明显的齿痕; 口气明显:早上起床后口臭严重,闻着有酸腐的烂苹果味; 大便异常:大便干硬,或是前干后稀,排便后还粘马桶; 内热明显:手心、脚心发烫,尤其是晚上睡觉时更严重; 睡眠不安:晚上睡觉翻来覆去,总踢被子,还会磨牙打鼾; 脾气暴躁:平时特别爱哭闹,一点小事就发火、发脾气。

0 阅读:40
灵松谈育儿

灵松谈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