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元帅曾在自传里写道:“我不喊你万岁,但我祝你健康,希望你长命百岁。”庐山会议后,一别几年,毛主席再见到彭老总,感慨万千:早在等着,还没有睡。昨天下午接到你的信,也高兴得睡不着,你这个人有个犟脾气,几年也不写信,要写就写八万字。今天还有少奇、彭真同志,等一会就来参加,周总理因去接西哈努克,故不能来。我们一起谈谈吧!现在要建设战略后方,准备战争。按比例西南投资最多,战略后方也特别重要,你去西南区是适当的。将来还可带一点兵去打仗,以便恢复名誉。 彭老总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抗日战争时期,一天上午,阳光洒满了太行山,彭德怀来到了位于深山之中的黄崖洞兵工厂。这里四周环绕着悬崖绝壁,地势险要,是八路军重要的兵工厂所在地。彭老总此行是为了了解厂里的军工生产情况,为前线的抗战提供有力支持。 不知不觉,已近晌午,厂长陈明升把一名干事叫到身旁,低声吩咐道:“今天留彭老总在厂部吃饭。首长胃口不好,你到食堂里安排一下,叫做碗白面条,另外再炒些菜。”中午时分,彭老总视察完毕,炊事员端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白面条和一盘炒豆腐。彭老总看到这饭菜,立刻皱起了眉头,严肃地问道:“工人 们吃的和我一样吗?”“嗯,差…… 差 不多……” 陈明升支吾着回答,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 彭老总心中充满了疑虑,他倒背着双手,大步走出了厂部。他来到食堂,眼前的景象让他心中一阵刺痛。只见工人们吃的是高粱、玉米和黑豆面糊糊,几个人合吃着一小盘萝卜丝。他们的脸上虽然带着疲惫,但依然洋溢着坚定的神情,为了抗战的胜利,他们默默忍受着生活的艰苦。 彭老总生气了,他大步回到厂部,指着桌上的面条,大声质问道:“谁叫做的?谁叫做的?” 陈明升见势头不对,便吞吞吐吐撒了个谎:“是 …… 是伙食委员会叫 做的 …… 怕您胃口不好。”“收多少钱?” 彭老总并不放过,继续追问。“我的胃口不 好你们都看见了,工人们的胃口不好,你们都看见了没有?现在,敌人对我们根据地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军民生活都很困难,我怎能搞特殊?” 彭老总说着,端起桌上的面条,“腾腾腾” 向食堂走去。陈明升等人只好紧跟在彭老总的后面。他们只见彭老总把面条往大锅里一倒,又来回搅了几下,然后舀起一碗糊糊,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他吃得是那么香甜,仿佛这糊糊是世间最美味的食物。工人们看到彭老总与他们同甘共苦,激动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说什么又一时说不出来 。 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彭德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与群众同甘共苦的深刻内涵。他的这种精神,不仅激励着当时的人们勇往直前,也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榜样。他的故事,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中 。 1953 年,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凯旋,回到祖国的怀抱,随后住进了中南海的永福堂 。这座永福堂,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中国老式四合院,它静静地矗立在中南海怀仁堂的东南角,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 。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加上长期遭受日晒雨淋的侵蚀,此时的永福堂已显得破败不堪 。门窗和廊柱的油漆早已剥落,斑斑驳驳的痕迹诉说着时光的无情;其中用作办公室的那间房,天棚的一角还存在漏雨的问题,每逢下雨天,屋内便会湿上一大片,给居住和办公带来了诸多不便 。 管理部门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十分忧虑。他们深知彭老总是国家的功臣,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理应为他提供一个舒适、良好的居住环境。于是,几次提出要对房屋进行全面的翻修和粉刷,希望能让永福堂焕然一新,为彭老总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空间 。 然而,彭德怀却坚决地拒绝了这些提议。他总是平静而坚定地说:“哪里漏就补哪里,能住就行了!” 在他的心中,个人的居住条件远远比不上国家的发展重要。他多次语重心长地强调:“要把心计用在国家这个大‘家’上,眼睛不要老是盯着我这个小‘家’,要把钱节约下来,先用于国家经济建设 。” 在他看来,当时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每一分钱都应该花在刀刃上,用于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 1956 年春,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管理部门再次对房屋进行了仔细检查,发现房屋的状况确实不容乐观,于是又一次提出要油漆门窗和廊柱,并送来了详细的维修计划 。工作人员满怀期待地向彭老总汇报了这一情况,希望他能批准这次维修 。 然而,彭老总听了汇报后,脸色立刻沉了下来。他严肃地说:“又修什么,这不是蛮好的嘛,更不要油漆!房子是住人的,也不是图好看!你们就是不考虑工人、农民住得怎么样,也不考虑国家的困难 。” 彭老总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他时刻将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居住问题而浪费国家的资源 。
彭德怀元帅曾在自传里写道:“我不喊你万岁,但我祝你健康,希望你长命百岁。”庐山会
超越自我展风采
2025-08-28 12:42:21
0
阅读: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