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胃口很大,想同时搞定中美,结果美国这边遇冷,反倒是那个特使团来中国后,遇到了热情的招待 这剧情堪比外交版的“冰火两重天”,背后折射的正是韩国在大国博弈中的艰难抉择。 先说说李在明政府的“胃口”,他上台后推行“战略清晰化”,试图在中美之间扮演“平衡手”——既不想丢掉美国的安全保护伞,又舍不得中国的经济蛋糕。 今年6月,韩方向美国提出升级“延伸威慑”机制,希望获得更高级别的军事合作甚至核共享待遇,但美方回应谨慎。 白宫官员私下透露“半岛问题不是华盛顿优先议程”,五角大楼则更关心韩方能否分担更多军费。 与此同时,韩国特使团7月访华时,中方不仅安排高级别会谈,还主动提出扩大半导体合作、重启人文交流等一揽子提议,氛围截然不同。 这种温差背后,其实是中美战略逻辑的根本差异,美国眼下聚焦亚太整体布局,韩国只是其“印太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而中国则更重视双边关系务实推进,尤其是中韩产业链深度绑定,中国连续多年是韩最大贸易伙伴,首尔想要“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如意算盘,在现实中遭遇了无情考验。 李在明政府对华示好,也有国内压力的考量,韩国经济近期增长乏力,半导体出口疲软,车企在华市场份额受挤压,商界领袖频频呼吁“改善对华关系”。 而中方此次对韩特使团的热情,恰恰展现了“经政分离”的务实态度:即便在安全领域存在分歧,仍愿意在共同利益领域推进合作,这种策略显然比美国的“安全至上”思维更对韩国胃口。 但韩国的“摇摆”并非没有风险,美国虽暂时冷淡,却仍掌握着半岛安全的关键钥匙,驻韩美军、情报共享、武器供应等筹码依然不可替代。 若首尔对华倾斜过度,很可能引发华盛顿的反制,比如削减技术转让或施压限制半导体对华出口,李在明政府仿佛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可能两头落空。 韩国的遭遇其实也是日本、澳大利亚等美国盟友的缩影,而中国此次对韩的“热情攻势”,实则是在向地区国家传递信号:合作共赢比阵营对抗更有利可图。 未来值得观察的是,李在明政府是否会调整策略,是继续冒险走钢丝,还是适度向一方倾斜,无论哪种选择,都将深刻影响东北亚格局,毕竟国际政治没有免费午餐,想同时搞定中美两巨头,或许本身就是一场过于天真的幻想。
李在明胃口很大,想同时搞定中美,结果美国这边遇冷,反倒是那个特使团来中国后,遇到
源源谈国际趣事
2025-08-27 12:29:40
0
阅读:153